正文 第2章 六元妙天如意大法(2 / 3)

葉仁和葉誠談了許久,葉誠沉吟半晌,憂慮道:“哥哥,你方才所說那青銅巨鼎上麵有一人站立,不知那人長得什麼模樣?”

葉仁搖頭道:“距離太遠,實是看不清楚!”

葉誠不由站立起身,來回走動,憂急道:“哥哥,這事非同小可!那青銅巨鼎怕真是你所說的華夏九鼎,那華夏九鼎號稱“鼎定中原鎮壓河山”之神鬼之物!乃是上古傳說中的最頂尖的元始靈寶!怪不得!怪不得!我來時路上隻覺得靈氣散亂,鬼妖之氣甚重,還當是天地陰陽變換之故,真沒想到是如此!”

說罷,轉身走到葉仁身旁道:“哥哥此事勿要對外人提起,就此擱下不提。我剛才已是查看,我那侄兒確是身中那妖蛇劇毒!以我之力怕是無法解除!”

葉仁驚道:“弟弟此言當真?這該如何是好?”

葉誠道:“大哥莫急,我有一生死之交,是小五台山長生宮邵淩虛道長,乃是三真中境界修士,更是獲封為七星弦月聖人!對解毒卜卦神算之道精通無比,過的幾****可帶他前去求教便是。倒是還有一法,便是讓我那侄兒自己修習修仙之術,慢慢煉化那毒氣,隻是此法卻是遠水難解近渴,修道艱深,怕是需假以時日方可!”

葉仁沉吟道:“兄弟所言極是,若無數載,修道哪裏能成,還是過得這幾日,我便帶葉華前去小五台山,去尋邵淩虛道長!”

葉誠略正容道:“哥哥,也隻能如此,我留你一信物,那淩虛道人必定認得,定會告訴消災解難之法。”

說完從懷裏掏出一顆燦燦的珠子。晶瑩剔透,裏麵有四個打坐的須彌佛像,眼耳口鼻栩栩如生樣子,甚是奇異。

“此顆淨釋珠,那淩虛道人識得是我之物!”葉誠沉聲道。葉仁極小心的收下。兩人又敘闊別之情自不在贅述。

次日清早,葉誠起身,在庭院中看見葉華在玩耍,走上前去道:“葉華侄兒,昨日我說給你一件見麵禮,你想要些什麼!”

葉華看父母在屋內並未留意自己二人,小聲道:“叔父,我倒是也想修仙學道,奈何爹爹不允,不如我偷偷跟你去峨眉山罷!”

葉誠笑道:“這可斷斷使不得,你是大哥心肝,他怎舍得!”

葉華哀求道:“叔父,你傳我一招半式峨眉道法也好!”

葉誠沉吟半響道:“我所修習的丹霞山一脈道法甚是嚴密,絲毫外泄不得,不比他派功法!”

葉華扁著嘴道:“那就算了罷。”說完眼中眼淚欲滴。

葉誠看見葉華如此模樣,不由笑道:“瞧瞧你,好罷,我便送你一件東西,福禍便看你自己造化了!”

說完從懷裏拿出一塊三四寸大地龍形明玉,玲瓏剔透,栩栩如生。撫摸半晌,似是若有所思,過了片刻,笑容斂去鄭重道:

“這明玉是我昔日於大藏山遊曆,從一古洞得來,共分三塊,此為其一,得之甚是不易,上麵所載的一門功法甚是奇特,它的品級已遠遠超出元階層次!你便自習之,若是有什麼不懂晦澀之處,莫要強習,待我回來,給你講解便是!”

停頓半晌,葉誠見葉華盯著自己細聽,微微一笑,又接著道:“萬不要對外人提起!”說罷伸手送過明玉。

心下卻是暗想道:“這上麵所載功法之奇之特,與各家各派之****迥然不同!行功逆脈,是以凡曾修習****之人,務須盡忘已學,專心修習新功,若有絲毫混雜岔亂,則兩功互衝,立時顛狂嘔血,諸脈俱廢,最是凶險不過!

文中也是反複致意,說的都是這個重大關節。這葉華侄兒從未練過法功,於這最艱難的一關竟可全然不加措意,倒也方便。這功法雖是神妙,惟獨可惜之極的是隻是上卷!其功效如何,我無緣修習,看他材質能修的幾分。這門功法因是不完整,品階倒是識不出,不過單從第一塊看,絕對是超出元級層次,已是玄級功法了!”

葉華自是大喜之極。接過明玉,心下暗想道:“聽聞修道法寶等級從低向高乃是元級,玄級,元始級等,卻是不知那玄級倒底有多麼厲害!”

心下思慮,剛欲問這如何閱覽,隨眼向那明玉看去,忽神識一陣恍惚,眼前一亮,麵前顯出一百十丈白玉絕壁,壁上刻寫無數大字,仔細看去:

開頭便是古體寫著《道法會元上卷》六字,後麵是什麼“五行五髒,三光三宮,七翟七液”“金液還丹,一陽出動”等等詳細吐納修習之法。此時心下已然明白這定是仙家手段,如此“書本”還是第一次見得。

葉誠看見葉華欣喜模樣,不由暗歎:“這本玉冊雖是博大精微,奧妙非凡,但卻甚是艱深晦澀,且隻是上卷,若不湊齊,怕絕難以修煉至大成!還是等著孩子以後自己緣分罷!”

轉念又想:“若是尋常孩子怕是十幾天後便丟棄一旁了!不知我者侄兒心性如何!若是厭倦丟棄,未免可惜了這本功法!還好我在丹霞山留下一副本,藏在書庫,待真正大神通之士好好研習借鑒!倒也不怕是從世間湮沒!”

葉誠葉華兩人正在說話,葉仁走了出來遠遠喊道:“你們在說些什麼!”

葉華心下一驚,趕緊把玉佩放進懷裏,道:“爹爹,叔父正在告訴我修道趣事呢!”葉仁走近盯著葉華,搖頭半晌。

葉誠在一旁微微一笑,隨即略憂道:“哥哥,今日便我便離去,還請以後看望兄長!”

葉仁知道葉誠有要事,昨日青銅巨鼎之事,想來他需向師門速速稟報,不敢耽擱。葉仁點頭道:“即是如此,那哥哥便不再強留,隻盼弟弟常歸來一探!”

葉誠點頭道:“弟弟牢記在心!”待到高氏出來,葉誠又是一番拜別!葉華竟有眷眷不舍之意,哀求道:“叔父可要遠去?能否常看侄兒?”

葉誠微微笑道:“叔父自當閑暇回來探望你!”說罷一頓,又輕聲道:“關於囑托之事你莫要懈怠!”說罷行禮拜別,起身禦劍飛行,化作一道光練,直破空而去,片刻間便是不見了蹤影…

葉華怔怔的看著那劍光卻是半晌未語!

***********************************************************************************

卻說葉仁自葉誠走之後,卻對葉誠之話牢記心頭,半月之後,葉仁帶著葉華去往小五台山,高氏娘家在小五台山腳下居住,乃是當地有名富戶,葉仁妻舅長年在外經商,家中隻有老嶽母和舅妹喬氏,已有許久未曾相見,順便去盤桓幾日,

等到了小五台山,那山果然壯麗奇偉,巍峨起伏,連峰數百裏,綿亙不斷,主峰望去層雲纏繞,仿若絲帶,縹縹緲緲,果然是有數的高峰,二人來時已是知曉那長生宮乃是在小五台中峰,兩人找到山下,徑自向山上走去。起初雖走過幾處逼厭小徑,倒也不甚難走。

後來越走山徑越險,景致越奇,白雲一片片隻從頭上飛來飛去,有時對麵不能見人,走了數裏山路,便到山頂,迎麵崖角邊上,隱隱現出一座廟宇,忽聽遠遠傳來一聲清磐,悠然意遠。二人行約二裏,前麵果是一座小道觀,鍾魚梵唄之聲隱隱隨風吹送,仿佛觀中人正作課

二人一路徘徊觀賞,不覺行抵觀前。匾上寫著“長生宮”三字,這長生宮原是昔日李雄、範長生隱居修道之所,曆代多是有道行的羽流做觀主,流傳的仙跡很多。二人見道觀不大,但是鬆竹森秀,門對清溪,臨溪卻有一條長石凳,便坐了上去。坐不一會,覺著鍾魚聲止。

葉仁心想:“這好地方,廟中決非俗士,”忽聽廟門開放上聲,猛起回顧,出來兩個小道童,對二人施禮道:“二位葉施主請進,師傅在裏麵等候二位多時。”

葉仁心中大是驚疑,問道:“敢問二位尊師可是淩虛道長?心中暗忖:“我二人尚未拜山,他是如何得知?難不成是淩虛道長神算?若真如此,真乃神人也!”二位道童答道:“正是,二位施主有請。”

說完帶領葉仁和葉華進入廟門,正中庭院是一老君供奉,左右兩邊是不少廳房,在前走是正堂,香煙飄渺,地上蒲團上坐一身穿黃袍老道,須眉皆白,正在打坐。“師傅,客人帶到”二位道童上前道。

葉仁葉華急忙上前行禮道:“道長有禮”那道士也從蒲團上站起,目光向葉華略一凝視,隨即移開,微笑道:“二位葉施主無須客氣,葉賢弟以來書信,二位來意我已知曉,無需多言!”

葉仁上前拿出淨釋珠,道:“這是家弟葉誠之物,特此前來求助拜見道長!有勞道長了!”

“葉誠葉道友是我至交,葉施主無需憂急,暫且住下以後慢說,玄如玄真,待二位施主下去休息,好生款待,采藥園的幾株仙鶴草泡茶給二位施主服用。”

“是師傅!”二位道童便帶葉仁和葉華下去,兩人自此住下不提。

第二日葉華去藥房,淩虛道長把脈施功,產看毒情後,葉華便是回到客房,兩人沒想到這次見到淩虛道長之後,事過好幾日再也無見到那道長,每日到是喝那仙鶴草怪茶,又苦又澀,形狀顏色倒是好看得緊,花分五瓣,瓣瓣顏色不同,甚是奇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