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誰不會?但以下幾條:從心出發,什麼時候逛,怎樣逛,都沒有限製,逛完了,一個購物袋也沒提回來,哪個購物卡也沒用過,沒違背“沒事發生過”的規則,都一一實施,才能逛出與眾不同的“意思”來。
“意思”不難製造,我在清人丁柔克的筆記讀到一封信,裏麵有一段:“去年八月中,天氣甚好。我常到街上走走,見街上之物,無一物不好,無一物家中無用。唯皮刀一把,無甚用處。然今日細細想之,亦可在水瓢裏切菜。”信是丁柔克抄一位上京辦事的小官的,加上“拙劣”的惡評,好在,雅人之所嫌,往往是俗人之所好。我要把“常到街上走走”標為不錯的“生活體”,它好就好在世俗趣味。一個市集,就是大千世界的縮影。店鋪,攤子,商品,叫賣,討價還價,食物的味道,汽油味,雞鴨和豬的喧嘩,密集的欲望在碰撞,攻防的權謀在施展,還有行人的衣著、表情、舉動,你一一加以品味,豈有煩悶之理?
如果你對這些都沒興趣,跟在興致勃勃的太太後麵,不住打嗬欠,那麼,你更要從這封信借鑒一種“逛”法。那就是:以“功利主義”武裝頭腦,帶著這樣的問題“丈量”招牌下的琳琅滿目、燈紅酒綠,哪件商品對我有用?這乃是刺激不愛血拚一族的有效單方。多數男人視不帶目的的逛街為苦差,其實,這是沒動腦筋的緣故,人家連罕見的“皮刀”,最後也想起用處來:“在水瓢裏切菜”。你盡管對號入座,把家裏缺的,落伍的,沒勇氣擺在客廳的,一一和街上的商品掛鉤,從而逛出別樣的興頭來。看到一副日式屏風,你思量把它放在客廳,該多一重景深。別致的紫砂壺,即使家裏已有一套,何妨揣想另一方案,置於雞翅木多寶格的下層。電鑽、錘子、螺絲一批係列,不會擺弄,裝樣子或請到訪的朋友幫忙修理家電,都該有一套;創可貼、保濟丸、王老吉,沒病也不妨趁減價購進,以備不時之需。看到花木市場的花草,計劃把小陽台布置為迷爾花園……
當然,“想”就行,不必實行。所謂“生活體”,講究的是從實打實的日子找到快樂。快樂不必來自千裏迢迢地飛到外國喂鴿子,通過既方便又惠而不費的逛街獲得,論操作性,不知高多少倍。所謂“不圖打魚,隻圖混水”,你連購物也不必,在街上走得興致勃勃,不知老之將至,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