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憐玉簪(1 / 2)

康熙年間,國泰民安,百姓富足,位於揚子江南岸的金陵城更是繁華無比。麒麟街是金陵城最為繁華的街道,每逢集市,到處都是穿著綾羅綢緞的富貴人出沒,周遭商鋪也是極盡吆喝之能事。

賣綢緞布料的綢緞莊擺出上好的真絲鑲金富貴牡丹花樣,紅的牡丹富麗堂皇,白的牡丹純潔高貴,配上滾邊的金線,外加幾隻吉祥華麗的五彩鵲鳥,真真是繁花似錦,美不甚收。

往南走就會看到並排的插著古樸旗幟的茶樓酒肆,風過處柳花飄落活著美酒清茶的味道香氣四溢。品茶人低頭擺弄著手中的紫檀竹林七賢茶具,喝酒的喚吳姬作陪添酒,真是閑散與豪情同在,雅致與美人齊飛。看看周圍,暮春天氣,市井的各式買賣交易正濃,販夫走卒個個榮光煥發,你要價幾何,我還你幾何,你再添點,我再加點,你買我賣,一片繁榮。

那些孩童,大抵是官宦家的孩童,身著大紅洋緞金繡文大褂,外加灰鼠皮毛領坎肩,項頸上掛一件金質平安鎖,眉眼稚嫩又不乏平民子女身上所沒有的高人一等的貴氣。孩童身邊的大人自不必說,想來必是這金陵城裏大戶人家有身份的丫髻,打扮的清秀可人,行動落落大方,眉眼喜人,心裏自然是要比旁人優越些。

再往南走就是朱雀門了,出了朱雀門就是外城了,正經是普通人住的地方了,不出朱雀門往右拐就是明德巷,明德巷舊名又喚著丞相街,往前說就是前朝嘉靖朝宰相發跡前在金陵的府第,這自不必說。現在住著的是戶部尚書張玉書一家。

從麒麟街道下朱雀門往右拐,過一個大牌坊,此坊闊八米有餘,進深三米多,高有九米,氣勢恢宏,近樓的欄心板鐫有精致的圖案,梢間橫坊各刻三攢鬥拱,摟刻通明,下有高浮雕獅子滾球飄帶紋飾的月梁。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較高的台基上。

整座牌坊典雅厚重,遠遠望去似乎給人一種震懾的感覺,細看周圍,青山環繞,外加南門外的護城河清泉河水,肅穆中帶著吉祥。抬頭看中間匾額:上書厚德永傳四個大楷書,一看旁邊蒼勁有力的提拔才知道是順治朝的一品尚書李名揚所書。想來的卻是風水寶地,如此多的達官貴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與別的地方不同。

過了牌坊就是張府,再往前走五六十丈就到了。曆來此府第都是金陵城中的翹楚,走到跟前見朱紅色大門打開,門外侍衛森嚴,出出近近的人鮮有,門上匾額上正楷書張府二字,底下鐫刻著鎏金楷書董其昌書幾個大字。想來主人喜歡結交文人墨客也未可知。

前兒聽說督學僉事張九征病逝,其子戶部尚書張玉書停職丁憂,康熙帝還內閣學士前來主祭,當真是器重。話說此次張家丁憂,金陵城上下有頭有臉的的都去吊唁了張老太爺,喪葬費用各色盡出自宮中,宮裏有話,張玉書年輕有為,博學多才,慎謹效忠,如今其父親去世,自當好好治喪,不必有所顧忌。此話一出,合府一片鼎沸,都想著宮中恩賜,前途大好。

近日已是三月三日,離張家治喪以過去了一月有餘,府中前些日子的忙綠辛苦早已一掃而光,春光明媚,豔陽高照,府中各處一片春景。

暢春園是張家最大的園子,裏麵共有四個閣子。分別是流嵐閣,映日閣,淺秋閣和寄梅閣。各處有各處的好處,就流嵐閣而言,張府背靠金山,麵臨揚子江,初春時節,山中霧氣彌漫,嵐煙飄渺,降臨流嵐閣,閣內位置較低,慢慢積下流嵐,許久不能散去,在此可以品味霧靄鎏藍,纏綿依戀的滋味。加上山上采集的數盆名貴蕙蘭品評,更顯彌足珍貴,主人氣質。餘下幾個園子因離山近,鮮有人去,便不多說。

這日,張玉書料理玩家父的後事,諸事停妥之後便來到家母張老太太劉氏的臥房請安。“母親近日可好?近日父親的事情耽擱了就沒能來給你老人家請安,母親大人不會怪我吧?”張玉書拉著劉氏的手說道。隻見劉氏身體微恙,躺在紅木雕花床上,見兒子來請安便叫丫髻拿了靠墊,起身靠在床頭。“勞兒掛念,我好著呢,隻是。。哎,不說了,如今你父親去了,你是家裏的長子,要好好操持這個家,我是老了,不中用了。”說罷拿出手絹擦了擦眼。“怎的話?母親是張家的福星,定要活到百歲”張玉書拿著手絹幫劉氏擦眼淚,神情哀傷。“近日,玉簪還好?劉氏問。“簪兒還好,母親大人自己要好好保養身子,簪兒也掛念著你,說是等天暖和了和你一塊玩呢”張玉書答道。“還是玉簪董事,這麼多的孩兒,我就是喜歡她,人又乖巧,模樣還好,將來定指望你給她做主,許個好人家”劉氏叮囑道。“那是自然,我的閨女,當然得找個好婆家了,玉簪今年也有十二歲了”張玉書若有所思。“我的兒,好了,玉書,我乏了,明兒再來看我吧。劉氏道。“母親,你好好保養身體,青兒,好好照顧老太太”說罷就出了劉氏臥房。

信步走下回廊便出了劉氏的起居之處來到後院。後院是女兒玉簪的閨房,共有三間,靠近裏間的是書房,外間的則是丫髻碧兒的房間,中間的便是玉簪歇息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