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明目清心菊花枕和美容護膚菊花浴(2 / 3)

使用藥枕的注意事項

(1)本療法主要用於頭目部疾病。

(2)使用藥枕,臨床上沒有禁忌證,無毒副作用,但如發現有藥物過敏者,則應停止使用。

(3)由於藥枕療法見效較慢,一般需長年使用,所以治療時應有耐心,堅持應用,方能獲效。

(4)在治療過程中,如疾病加重,應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5)定期更換藥枕。經常保持幹燥,但不宜曝曬。

藥浴療法伴隨著中醫的發展,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宮廷中就盛行用藥物進行沐浴,以防治疾病。《五十二病方》是馬王堆出土的帛方,全書現存283方中涉及到外治法有147方,52個病種中有36種病采用外治法治療,其中就有藥浴(蒸、浸、泡)療法,這是中醫采用藥浴療法的最早史料。唐代至明代期間,隨著方藥學的興盛發展,藥浴療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千金要方》中介紹了以洗法治“卒寒發熱”,以熏法治療和預防“瘟疫”。《太平聖惠方》用藥洗法治“骨蒸”。《本草綱目》也載有大量的藥浴熏療法的藥方。清代吳尚先著有《理瀹駢文》,該書中記載了大量的藥浴熏療法。

藥浴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選配適當的中草藥,利用經煮沸後產生的蒸汽熏蒸,或藥物煎湯取液進行全身或局部洗浴(如坐浴、足浴、手臂浴、麵浴、目浴),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藥浴療法在醫學療法之中,是一種獨特的療法。其具有“實用性強,適應性廣,使用簡便,不用口服,無痛苦感,療效顯著,不傷身體,無不良反應”等特點。藥液泡溫水沐浴,可浸、泡、蒸(熏)全身或局部患處。直接經皮膚與細胞吸收,達到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溫通血脈,同時解毒殺菌、止癢、清潔、消腫止痛,最後達到治病、防病、保健、美容的目的。

在當今風靡世界的藥浴熱中,中藥藥浴可謂是一枝獨秀。

藥浴治病的機製

1.局部作用機製

熏洗的局部作用,是指藥液對病灶局部發揮的治療和保健作用。藥液熏洗將藥物作用及藥液的熱力物理作用於局部組織,使局部組織內的藥物濃度及局部體溫高於其他部位,局部毛孔、竅穴張開,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及藥物吸收入體內,從而起到消炎、退腫、止痛、化瘀、祛風、除濕的目的。近年來的藥理研究表明:藥草局部熏洗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及肉芽組織增長,改善創麵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速傷口愈合。

現代研究證明,有些中藥含有生物堿、氨基酸、維生素、植物激素等,對皮膚有良好的滋養保護作用,能增強皮膚的免疫力,可以保護表皮細胞和皮膚彈性,延緩皮膚衰老,適用於保養護膚、美白潔膚。因此,中藥熏洗通過皮膚的吸收,還能達到疏通經絡、潔淨滋潤皮膚、除皺增白、祛除褐斑的美容保健治療效果。

2.整體作用機製

藥浴的整體作用,是通過對某一部位施以藥浴,使皮膚孔竅、腧穴吸收藥液時受到刺激,以引起整體產生藥理效應從而對全身產生調節作用。局部藥浴引起整體藥理效應的具體途徑有皮膚吸收、經絡調節、髒腑輸布、血液循環、物理刺激、除毒殺菌等作用。

(1)皮膚吸收:皮膚覆蓋在身體表麵,麵積大、毛孔多,除可以保護體內組織和器官免受外界各種刺激外,尚有排泄和透皮吸收等作用。藥物熏洗局部皮膚,可通過局部的皮膚黏膜、汗腺、毛囊、角質層、細胞及其間隙等將藥物轉運而吸收入人體內。熏洗時溫熱的藥物能加強水合作用和皮膚的通透性,能加速皮膚對藥物的吸收,而引起整體藥理效應。

(2)經絡調節作用: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經絡遍布全身,與體表皮膚、器官九竅、四肢百骸等緊密相連,通經絡可行血氣、濡筋脈、利關節、營陰陽。因此,熏洗局部,通過藥物及熱氣對皮膚經絡的刺激作用,可調節經絡係統,而達到整體藥理效應收到糾正髒腑功能紊亂,防治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