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河·水·歲月自逝十五歲的河(4)(1 / 3)

那年春天,我辦了停薪留職,隻身到南方闖天下,真正的想法是離淘淘遠一點,讓他徹底擺脫我給他的陰影。臨走前回到鄉下,陽光燦爛,桃紅柳綠,坐在兒時的彎道上,仿佛又看到淘淘正走在那條越來越寬闊的直道上,走向更寬廣的前方。我在心裏輕輕地說:"別了,我的彎道!別了,淘淘的直道!總有一天,我還會回來的。"

05、昨日重現在南方,我做過文秘,做過企劃,甚至做過老本行--私立學校的老師,最後在一家雜誌社謀得一份稱心的職業。奔波和漂泊讓我慢慢忘記了曾經的心痛,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過去變得朦朧而又美麗。

我很少回家,但音訊從沒斷過,從家人或者淘淘本人那裏,知道他全心投入工作,成了先進分子,入黨了,升職了,娶妻了,生子了""一切按步就班地行進著,淘淘的道路確實是越來越寬廣了,而他也不曾有半點鬆懈,繁忙的工作之餘,自考了專科學曆,接著又函授本科。一九九六年,三十歲的我帶著未婚夫返鄉時,淘淘已經進縣委大院了,在一個重要部門任職。

淘淘特意抽了一天時間回鄉下,過去的沙土路已經變成了柏油路,鄉下的土房子紛紛被紅磚瓦房所代替,先富起來的農戶蓋上了小洋樓""這些年,隨著政策的開放,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隻是爺爺奶奶們一個一個接著走了,父母們也日漸老邁,歲月是一支離弦的箭,射出去就向著遠方""

村前屋後地轉悠著,已經不是兒時的模樣。走到彎道上,田園裏桃花開得紅豔豔的;河岸邊,鵝黃嫩綠的青草芽子從年前的枯草中冒出來,帶給人一種盎然的生機。那條通往村外的路旁,綠霧蒙蒙的柳行間,不時閃過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一陣歌聲,飄飄蕩蕩,忽隱忽現:

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這首古老的小調,一下把我們帶回過去的歲月,那些快樂的、青澀的、艱難的時光一一重現在眼前。我們在艱苦的鄉村環境中成長起來,不論腳步在何方行走,思想怎樣在遙遠的天空飛翔,感情卻仍然緊密地和鄉村聯結在一起,帶著無比溫暖的感情想起這村、這路、這河,一切都如路旁的石碑,在心底刻下永久的烙印""

代跋留白三十以前,喜歡酒的濃烈;三十以後,喜歡茶的清淡。

三十以前,喜歡油畫的飽滿;三十以後,喜歡國畫的留白。

切換到文字裏,不喜歡繁複的小說,喜歡簡潔的詩歌和散文,思想有跳躍,語言有節奏,內容和形式並舉,讀來緊扣心弦又回味無窮。

茶要回甘,畫要留白,人生亦然。比如待人,要有默契,凡事點到為止,不刨根問底,不打破砂鍋,給對方充足的空間,讓他"她"來決定進退和取舍。如果對方是同道,自然會懂得;如果對方不明白,那麼錯失了也不足為惜。

比如做事,可以選擇做,也可以選擇不做。不做,就是留白,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做和做同樣重要。懂得放棄,其實是為了最終得到;選擇不做,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幾年零零碎碎地敲了很多字,喜歡用孩子來形容。這些孩子,大多是自己十月懷胎陣痛生產的;偶爾看著人家的漂亮孩子,也抱來養養,養到後來就分不清是不是嫡親了。所以在取舍的時候,常常無所適從,一些自己非常喜歡的,思慮再三,還得放棄。留下來的這些孩子,但願能夠成為石依水的夥伴,引領她成長。

留白處的文字,也是一種成長,是女人通過另一種方式成長,在此不作詳述,借唐唐之筆打包封存。

春江筆下的女子文/唐唐引子:春江筆下的女子,自在春江的心中成長,在春江的筆下婀娜。我讀了,寫下來,感覺似乎變了容貌,然而我既然喜歡她們,也就不憚於這些了,縱然不符合春江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