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泉明匆匆趕到李府門前的時候,見到門外到處都是人,一個個伸著脖子,向大門觀望。
但大門始終緊閉著。吃午飯的時間早就過了,但這些舉子寧可餓著肚子,也不願離開。
直到黃昏的時候,總管李由才打開大門,等候一天的舉子紛紛上前遞交所在州府官員的引薦信和他們新作的文章、詩詞。
李凡大聲說道:“相爺有令,不接受地方官員、親戚朋友以及老同事、老部下的推薦。相爺說了,他非常感謝你們這樣看得起他,但是,科考要的是公平競爭,憑文章說話,如果他為一部分人引薦,另一部分人就會感到不公,為了公平,他隻好得罪大家了。”
眾人不願離去,李凡向他們揮手說道:“各位請回,算是幫我一個忙,要不然我不好向相爺交差。”
那些滿懷希望來的舉子,有的感到失望,有的則感到興奮,認為真的可以憑學識公平競爭,搏取功名了,紛紛離開。
李凡站在門口,一直等人們散去之後,他才轉身。
顏泉明一直呆在不起眼的地方,待眾人散去之後,他走到正要關門的李凡麵前說道:“管家請留步,我這裏有顏真卿給丞相的拜貼,麻煩您通報一下。”
李凡看了顏泉明一眼,顏真卿的名字他聽李林甫說過,覺著耳熟。順手接過貼子說道:“你等著,”轉身進了內屋,顏泉明喜孜孜的站在大門外。
李凡將顏真卿的拜貼交給李林甫,顏真卿的才華是有目共睹的,他早就想網絡到他的麾下。如果能夠讓其投到他的門下,對他來說,的確是件好事。
李林甫拿著貼子認真看了一陣,但是看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一句奉承他的話,隻是要他向主考官推薦一下顏泉明,按照他的才氣,秉公而斷。
李林甫隨手將貼子往桌上一扔說道:“求我說情,還要拉硬屎,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這樣的人不能為我所用。”
轉頭對李凡說道:“你去告訴那舉子,就說貼子我已收下了,很讚同顏真卿的意見。”
顏泉明接到回話,興高采烈的走了,他的理解與李林甫的原意完全相反。
這次科考,是朝廷物色後備官員的最大途徑,李林甫著實動了一番腦筋。為了將選進來的人對他有用,特意舉薦吏部侍郎苗晉卿為主考官。
苗晉卿為官幹練,秉公辦事不詢私情,口碑一直很好。他又老成持重,對上司十分順從,很能領悟上級的心思,很對李林甫的口味。
在選定主考官的時候,也有人向唐玄宗建議讓駙馬張垍擔任主考官,唐玄宗也有意讓駙馬顯露一下。
李林甫深知張垍的為人,他是著名宰相張說的次子,講原則求公正對人嚴格。
大詩人李白深得唐玄宗喜愛,唐玄宗讓他擔任翰林院學士,但李白的詩雖然寫得好,但狂放不羈,喜歡酗酒,又不遵守規矩。
作為翰林院的負責人,張垍在唐玄宗麵前,列舉了李白的這些壞毛病,認為他不適應在朝廷為官。
一年前,唐玄宗下旨,撤銷了李白的職務,硬生生的將他趕出了朝廷。
如果讓張垍主考,李林甫便無法操縱科考結果。因此他極力反對,終於說服了唐玄宗,放棄了由張垍擔任主考。
李林甫做事從來都是兩套做法,表麵上一套,暗地裏又是一套。對於地方主官舉薦的舉子,他不予理睬,但對朝中要員私下裏的交易,卻是盡量滿足。
張倚為了兒子能被選中進士,帶著重禮進了宰相府。
李林甫早在廳堂等候,見麵就說道:“張大人現在是皇上眼前的紅人,有事說一聲就夠了,何必親自上門?”
張倚將禮物交給總管李凡,對李林甫行禮說道:“我張倚雖然得到皇上的重視,那也是李大人的提攜,我永遠都是李丞相忠實的部下。”
他轉過身來對隨行的一名女子說道:“小燕,快過來向李丞相請安。”
“小燕見過相爺,祝相爺千歲、千千歲。”
“哎呀,小燕真逗人喜歡,聲音這樣甜蜜,張大人好福氣呀。”李林甫看著小燕不轉眼。
“小燕今年十六歲,是我派人專程從揚州買來的,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大人如果喜歡,就留在相府,供大人驅使。”
李林甫這才從小燕的身上轉過眼來,喜笑顏開的說道:“怎麼好意思奪張大人所愛呢?”
張倚說道:“我家那口子管得緊,兩個偏房醋勁十足,還沒進門就鬧得不可開跤,我可不敢動她。”
他這是向李林甫表明小燕的清白,李林甫會意,笑著說道:“張大人忍痛割愛,我就收下了,令公子叫什麼呀?”
“張奭,”“好吧,張大人這樣能幹,公子一定錯不了。”
他走進書房,拿出一張寫滿人名的紙箋,提筆就將張奭的名字單獨寫在第一行。
苗晉卿拿著李林甫送來的名單看了又看,副主考宋遙走過來說道:“這事難辦得很,科考選士是排沙簡金,你要是秉公辦事,按才能取士,必然會得罪宰相,如果按宰相的意見辦理就不能秉公辦事。如果得罪了宰相,立馬就要下課,如果不秉公辦事,便打擊了天下讀書人的積極性。”
苗晉卿說道:“你知道這第一名是誰嗎?乃是皇上麵前紅人,負責考察官員的禦史中丞張倚的兒子。下麵的這些人名,也都是朝廷中有地位、有影響的官員的子嗣或親戚,一個都得罪不得。”
“你可想好了,要是皇上知道我們舞弊,怪罪下來,那是要下大獄的。”
苗晉卿說道:“事情是難辦呀,但現在的朝廷由李林甫一人把持,宰相不追究,禦史中丞不報告,皇上怎會知道?除非你向皇上報告,你就是報告了,皇上讓刑部調查,你看這名單上的人名,刑部官員的子嗣就有五人,他們不會網開一麵嗎?因此我們隻管按照相爺的意見辦,不會有事,如果秉公辦理,得罪人太多,你我的飯碗就要掉了。”
注①:唐朝年號,公元734年。
注②:唐朝官名,禦史台辦案的官員。
注③:宮廷侍衛,正七品上
注④:唐朝官名,正五品下
注⑤:唐朝官名,門下省主官,正三品,宰相之一。
注⑥:唐朝官名,正五品上,禦使台次官,職責是考察朝中官員,
注⑦:唐朝官名,正四品上,吏部次官。
注⑧:唐玄宗年號,即公元735年。
注⑨:唐朝官名,正三品,宰相之一兼禮部主官。
注⑩::唐朝官名,從三品,禦使台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