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穿越還是苦情還是惡搞?(1 / 2)

第二天,高俅進皇宮麵見了徽宗皇帝,將高進寫的詞獻上,徽宗看了讚不絕口,片刻後對高俅說:“高愛卿,沒想到啊,你還是教子有方啊,你身為武臣,這孩子蒙蔭你的祿位,有些可惜了,應該走仕途的。”宋代重文輕武,武將備受歧視,哪怕像童貫、高俅坐到武臣之尊,在讀書人眼中也不過是莽夫罷了。所以宋徽宗說出這句話,是真心為高進著想的,可見徽宗與高俅這對君臣之間,情誼是極為深厚了。

“稟官家,犬子15歲就考中了秀才,隻是後來一直沒參加省試。”高俅暗自心喜,當年盼著兒子讀好書能進仕途,給他買了個秀才出身,現在還真能派上用場了。

“才是個秀才?高愛卿還是真能隱忍,這麼好的兒子現在才亮出來,要學楚莊王一鳴驚人麼?朕有些等不及了,可惜今年春闈剛過,朕今天就給高進出個題目當是省試,他能答出來,就特賜他舉人出身,參加今年秋闈吧。朕一會就著人知會崔鋼山。”崔植字鋼山,禮部尚書,科舉的事情不經過禮部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徽宗給高進的麵子很大。

高俅回到家,將核心家屬全召集過來,集體對著徽宗皇帝禦賜親筆三跪九叩,才交給高進。高進還以為會是什麼修身治國的大道理,沒想到紙上寫的是一首詞的上半闕:羅綺生香嬌上春。金蓮開陵海,豔都城。寶輿回望翠峰青。東風鼓,吹下半天星。

看來宋徽宗還是想要與高進作一個文化與藝術方麵的交流,擺足了積極提攜後進的姿態,說是特賜的一次省試機會,不過是徽宗送個順水人情。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別具一格,渾然天成,高進看了甚為折服:“這才是真正的書法家!”

盡管北宋中期,就對科舉進行了改革,並不完全以文采取士,而是更重經義治世,但宋徽宗顯然更青睞文采**。所以宋徽宗是一個傑出的藝術家,但並不是一個好皇帝。

高進心想巧了,這首詞正好在網絡上看過,於是提筆將下半闕填了上去:萬井賀升平。行歌花滿路,月隨人。龍樓一點玉燈明。簫韶遠,高宴在蓬瀛。

當天晚上,徽宗看到了高進的“考卷”,表示很滿意,暗自心想:這首詞我隻寫了上闋,下闋很久沒寫出來,而高進接的下闋,與上闋接的工整又不乏秀麗,可見天才藝術家都是心意相通的,高進正是我輩中人。

第二天,戶部尚書崔鋼山親自把舉人告身送來了,高俅大宴親朋同僚,崔尚書“公幹”喝酒一趟腿兩不誤,真是值了。

……

方執父女在宇文虛中的資助下,雇了輛馬車回到長垣縣,本來想悄悄的進城,沒想到離縣城還有十裏,就被前來迎接的人民群眾包圍了。原來在方執入獄以後,每天都有大批百姓到縣衙門口請願,要求放還他們的青天大老爺,直到前一日,縣衙門口貼出告示,方縣令已經官複原職,正在回來的路上,百姓們才歡呼著散去,奔走相告。看著前來迎接自己的百姓們,方執感動的熱淚盈眶。“什麼都不為,隻為了這一方百姓,我也要幹好這個縣令。”

長垣縣都沉浸在歡樂氣氛中,隻有縣丞連連叫苦不迭,當初何知州要構陷方執,就是指示這縣丞製造證據,許諾打倒方執後扶他做縣令,沒想到現在方執出來了,何知州進去了,自己不但沒當上縣令,這縣丞也幹不成了。果然不出他所料,幾乎在方執進縣城的同時,幾個從汴梁來的官差來到他家,出示了吏部的行文,請他去京城“喝茶”,顯然,何知州已經把他交待出來了。

高進有了舉人的身份,卻如坐針氈。親眼見識過李清照宋徽宗真材實料的文采學識,而自己靠抄襲後世人作品混得的名聲,令他很不安。當初一時為了自己與方晴梅李清照的麵子,抄了幾首詞,現在真是騎虎難下了啊。況且到了秋闈會試的時候,也不是寫幾首詩詞就能過的,自己這點水平,實在沒機會過關。所以高進心思也就沒放在參加考試上,還是要完成自己現階段的既定目標。一:訓練足球隊,這才是好玩的嘛,然後擊敗大奸臣蔡京的球隊,想想就有點小激動。二:方晴梅。

當晚,高進把畢賢召過來,詳細詢問了蹴鞠比賽中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