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用一些時間來說一說我的老朋友元稹當年的悲劇。一切不得不從當年的政治局麵說起。
元和十五年到長慶四年間的政治格局變化萬端,各種政治力量此消彼長,目的都隻有一個,利用新舊皇帝更替的機會,角逐政治上的更高權利。準則就隻有一個,打擊所有可能阻礙自己政治前途的人,培植所有能夠為自己所利用的力量。
大體有以下三個代表:
第一就是裴度為首的一股力量。其成員有韓愈等人。裴度是元和中興的名臣,正是在他的直接領導下,朝廷才取得了淮西作戰的全麵勝利。而且他為人耿直,敢做敢為,在朝廷中的影響力不是一般人所可以比擬。所以為其他力量所忌恨在所難免。
第二是元稹、李紳和李德裕等人為首的另一股政治力量。外間傳聞說元稹依靠宦官的關係而登上權利的頂峰[1],所以深為朝中所謂的清流所鄙視。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元和十五年五月,他被任命為祠部郎中、知製誥,和同事們一起在辦公室的廊簷下吃西瓜,恰巧有蒼蠅飛來,落在西瓜上,時任中書舍人的武儒衡用扇子一邊驅趕一邊說:是從何來,遽集於此!在座的人大驚失色。而武儒衡卻神態自若。而當元稹後來登上相位,朝野無不輕笑之。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用輕笑來表示對他的蔑視和不認可。
第三是李逢吉為代表的力量。成員有令狐楚、李宗閔、牛僧孺、蕭俛以及楊氏兄弟。李逢吉和李宗閔同樣是投靠宦官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在朝廷中廣泛地拉幫結派,打擊異己。
長慶元年十月,朝廷任命裴度主持討伐王廷湊叛亂。雖然說裴、元二人之間實際並沒有多少直接的利益衝突,但是,據我推測,裴度的地位和聲望不能不給新進的元稹一種心理上的威脅,所以他處處製約裴度。元稹害怕裴度再立大功,重新被起用主持朝政,於是夥同魏弘簡從中加以阻撓,深為裴度所痛恨。所以,裴度連續參了他三本,說元稹如何的狡詐,這樣的奸臣在朝廷中的危害遠遠大於個把軍閥的為非作歹。長慶二年二月,元稹任宰相,大約出於私怨,也用討伐王廷湊一事做文章,將了裴度一軍,轟轟烈烈的討伐最終以朝廷讓步詔安而結束,從此兩人的矛盾更深。
他們二人的矛盾被一個人看在眼中並加以利用,這個人就是李逢吉。李逢吉為人奸詐狡猾,善於利用各種矛盾打擊自己的對手。他比元稹大二十一歲,貞元十年三十七歲中進士。長慶元年的時候,他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狐狸了。豐富的閱曆和狡詐的性格再加上沉穩的心計,所以,他使用起手腕來,得心應手,一路順風。此人做過穆宗的老師,又通過宦官的力量長慶二年三月,回到朝廷出任兵部尚書。他和令狐楚關係極好,而元稹偏偏在元和十五年起草令狐楚再貶衡州刺史製書的時候,有幾句話說得非常不好聽,很叫令狐楚懷恨在心。所以,李逢吉一方麵可能不安於元稹最近備受穆宗寵信給自己所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麵可能也有為令狐楚報仇的心態來打擊元稹。再者在討伐淮西的時候,他因為怕裴度成功而千方百計地阻撓,結果被出任為東川節度使,就此已經和裴度結下了怨恨。此時的李逢吉,在仇視元稹的同時,又害怕德高望重的裴度討伐成功回到朝廷,對自己構成絕對的威脅。所以,他朝思暮想想要去除裴度和元稹對自己政治上的威脅。對他而言,此時元裴二人的矛盾簡直是雪中送炭。他於是就利用二人的矛盾,叫人散布流言,說元稹打算派人刺殺裴度,最終讓他們兩敗俱傷。
還有一件事情,元稹也得罪了很多人。就是前麵我說過的科舉風波。本來這件事情和元稹沒有一點關係,完全可以不必要發言。牽涉其中的錢徽都三緘其口,你元稹又算什麼角色呢?但是元稹政治上的不成熟又一次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