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閑談是低級趣味的製造廠(2 / 2)

因此,從人性的角度,我們必須承認,閑談有著刺激神經係統的好處。

然而,閑談屬於人類的劣根性,畢竟屬於一種負麵的習性,必須避免。

閑談的特征非常明顯,不問事實,不去調查,不加考慮,多體現為添油加醋。這種閑談的出發點是怯弱的、妒忌的、虛偽的,不問事實的準確與否,就此捕風捉影,搬弄是非,敗壞別人的名譽,以獲得比別人優越的快樂。

這種卑劣的行徑,實在是再可憐不過了。

天台宗的祖師智者大師在即將圓寂的時候,召集所有的弟子,最後一次講解佛法。

弟子問道:“師父,您去世之後,會在哪裏轉世?我們又該拜誰為師?”

智者大師回答說:“如果不能磨煉自己的善根,隻聽別人說功德,又有什麼用呢?這就像盲人問牛奶是什麼顏色一樣,不如先喝了牛奶更實在。重要的是,從今以後要培養自己的善根!”

文藝複興時期的畫家拉斐爾說:“一個聰明的人,知道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並且仔細地聆聽,慎重地答複。當無話可說時,就立刻閉上嘴巴,不再東拉西扯。”

“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的處世格言,目的就在於告誡人們,不要去說三道四,要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

釋尊在世的時候,周圍的人常喜歡說些無謂的話。弟子在修行時,也常聊些雜事。有一天,釋尊對這些弟子說:“比丘們,你們要徹底地學會兩件事,一是要說有意義的話,二是要適度地保持沉默。”

在為人處世的時候,要遵守說話的規矩,說話要慎重,不該說的話就不要說,該說的話要當麵說出來。一個人對自己平日所說的話,要有隨時敢於負責的決心。古人以“禍從口出”來勸誡我們,可是現代的人卻“信口開河”,造成他人的困惑。

閑談中的廢話是最直接的噪音,如果噪音傳播出去,則會變成公害,這裏的閑談就是一種口害了。瑞士哲學家馬格斯帕克特在《沉默的世界》一書中也提到:“話來自沉默,也回到沉默中;噪音來自噪音,又回到噪音中。”噪音就像流水,永無休止。

生活中,和喜歡閑談的人要保持距離,因為喜歡跟你閑談的人,也會說你的閑話,讓你陷入麻煩的境地。

閑談是為了滿足一種虛榮心理,要達到這個目的,隻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積極地訓練自己,掌握一種特長,用這種特長再服務他人,身心得到愉悅感;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閑談別人,控製和改變別人,從而求得一種優越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喜歡閑談的人,要與之保持警戒。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如果有人和你說一件別人的私事,出於回禮,你會在不由自主之中將自己知道的事情告知這人,這樣的話你就大錯特錯,唯一要做的不僅是緊緊地閉住自己的嘴巴。其次還要將別人和你閑談的事情,盡快忘掉,如果記在心裏,隻會徒增你的煩惱。

人總是為一些小事煩惱,為此,它們浪費了很多不可能再補回來的時間。不要這樣,把時間用在值得做的行動和感覺上,去做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