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一種社會賦予的責任,隻有付出相應的努力,積極兌現自己的諾言,才能在贏得自身發展的同時,贏得社會的認可。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誠信,怎麼能在社會上立足呢。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殘酷的職場環境中,金錢和權力越來越顯得重要。人類的劣根性暴露無遺,在金錢與權力的誘惑下,人性的天平發生了傾斜,誠信被毀之殆盡,人們紛紛拋棄誠信,去奮力追逐一個又一個的金錢和權力。尤其是當今中國,誠信已經越來越淡薄了。
西方經濟學家蒙代爾甚至替中國呼籲:
中國已經進入“信用經濟時代”,想發展經濟,先發展誠信吧!
由於誠信並不是直接物質,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給人立刻帶來收益。
如果說能力是一個人的硬實力,那麼,誠信則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軟實力。硬實力能帶給人發展平台,軟實力則能夠給人帶來發展的機遇。
然而,真正的誠信是很難的,因為誠信能夠產生一種寶貴的東西,於是就有許多假的來冒充,從而使人世間發生了許多不幸和煩惱。
這種假冒的是什麼呢?
短期效益。
現在,從人性的角度來探索這種假冒的發生和結果。
古埃及有句諺語,“沒有人會守護一個滿臉愁容的姑娘”,這是最早的無意識的心理學。他們抨擊這些為滿臉愁容的姑娘守護的人,希望這些人在人間消失。然而,他們失敗了,沒有人願意滿臉愁容,願意守護姑娘的人,用自己的愛喚來了姑娘的笑容,喚來笑容的同時,也喚來了姑娘的芳心。
人性總是容易被發出香味的菜肴所吸引,忽略同樣能夠帶來美味菜肴的原材料。發出香味的菜肴就好比是眼前的利益,原材料需要經過烹飪才能變成美味的菜肴。誠信就好比是原材料,想變成美味的菜肴,需要漫長的等待,不如現成的菜肴來得實在。然而,正是這種實在,讓很多人拋棄了誠信,變得虛偽。
然而,真正美味可口的東西,如果能夠自己親手烹飪出來,味道會更好。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誠信到無法帶給自己效益的程度。
需要明白,誠信是與別人合作最好的名片,可以為你帶來權力與金錢換不來的東西一一名譽。
誠信是“金”,也就是說我們“言而有信,一諾千金”。人際溝通中,我們要內誠於己,外信於人。誠信是個人發展的根本。
我們不誠信一時,還心存僥幸心理,隻要被識破,結果就是我們無法再立足於社會。我們要誠實守信,要實事求是。從誠信出發,在利益麵前,堅守誠信。
尤其是當今誠信缺失的社會,需要重新拾起誠信,給蒙上灰塵的誠信世界拍拍土,堅持誠信為本,驅走身邊的迷霧和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