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可想而知。
威爾金憤憤地離開了。
一天後,威爾金再次到了豪斯集團,對副總裁傑斯特說:“這是20%的違約金,我悉數歸還,既然是我的設計無法讓你們滿意,責任應該由我承擔。這次的合作失敗,我希望我們還是朋友。這裏有些我尚未設計完的圖紙,如果你有辦法能夠將它們設計得更完美,以適合你用,請告訴我!”
然而他離開了。
他還沒有回到公司,就接到了傑斯特的電話:
你繼續你的設計,我想我們的合作一定會非常順利——交易立刻成功了。
威爾金是幸運的,他處理問題的方式讓對方覺得舒服。他沒有告訴對方“你應該如何做”而是反過來讓對方告訴他:你的方式讓我很舒服。
人的情緒容易被“應該”所操縱。人性的強勢,使人做事情會遵循一定的方式和規則,這種方式和規則多半帶有一種強烈的控製力。
人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喜歡被約束、被控製,當你被別人控製和約束時,會激起強烈的情緒反抗,這是人性的本能反應。例如,你被別人強製著去做某件事,心中會產生強烈的反感情緒,即便你想去做某件事,但主動與被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情效應。
你不願被別人控製、約束,相反,別人也不情願被你控製和約束。
與別人溝通的過程中,你需要擯棄“你應該”。即便從道德上、法律上來說,應該如何做,但依舊帶有感情方麵強烈的反感。
中國的管理者喜歡一種強烈的控製欲,比如“你務必把這單業務拿下來,這是命令”,“你應該做好這件事,這是義務”。
情感上一旦被打上“應該”、“務必”的烙印時,無異於戴上沉重的枷鎖。戴著枷鎖行走,肯定會不利索。
在非洲南部的大陸上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約納氏克族。他們依靠栽種一種名為摩斯那笛的植物為生,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曆史。簡單的勞動使得他們喜歡和平安寧的生活,與賴以生存的環境和諧地相處,長年遊蕩在沙漠、草地和海邊。
簡單的勞動使得他們的語言過於簡單,因此,約納氏克族人隻有簡單的文字,沒有文學。
盡管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盡管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他們依然努力延續自己古老的生活習俗,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宛如世外桃源。
約納氏克族人中,流傳著一首簡單的詩,這首詩是他們唯一的文學,全部的信仰,寫著他們生活的全部寫照,是一種神秘的咒語。如果將這句咒語翻譯成中文,應該是這樣一句話:
可是,我們之間是多麼不應該啊!
這句咒語是約納氏克族人之間和睦相處的秘密所在。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情緒被“應該”所操縱。例如如果我對你付出感情,他就應該對我表示同樣這樣。否則,就會鬱鬱寡歡。
然而,我們希望別人尊重我們的意見,卻不允許別人強迫我們的意誌。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樣如此,不管是身居要職,還是默默無名,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喜歡被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