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號稱以人才立國,符女士一行很想去看看日本的大學,於是日本主人擇時安排她們去看了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
東京大學曾名帝國大學,是一所國立大學,是日本最著名的大學,自1877年創立以來,人才輩出,在世界的大學中也名列前茅,出了許多政治界大人物,就像美國的哈佛大學,英國的牛津、劍橋大學一樣,是產生總統、首相的搖籃。早稻田大學,在世界上也十分有名。學校倡導學術自由討論,發揚獨創精神,培養有實際應用知識和廣泛活動能力的人才,碩果累累。
人們說,不去富士山,就不算到過日本,就是說,到了日本,富士山是少不了要去看一看的,符女士一行當然也不例外。富士山地處東京西南角約80公裏的山梨縣和靜岡縣兩縣境內,符女士一行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早在行車途中,符女士從遠處就已經望見了富士山的身影,但見山體呈圓錐形,巍然屹立,平整光滑地像一把倒置的白色扇麵覆蓋著整個山麓。這個形象人們在圖片上、影視上已多次見到,而符女士這一次是親眼目睹了,光這一閃那就已經使符女士她們有一種滿足感。
富士山遼闊豐滿,端莊靜穆,一見到它就令人有一種愛慕之情。日本人以擁有富士山而驕傲,他們把富士山當作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對富士山懷有深厚的情結,每年有約30萬人登山,一個日本人如果不登富士山,便會被認為是終生的遺憾,是呀!富士山確有值得驕傲的地方。
一是它高。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它比中國3099米高的峨嵋山還高近700米,比1871米高的黃山還高1900米,比1474米高的廬山高出2000多米,但是它在奇峰獨立、層巒疊嶂的嫵媚姿態上比之峨嵋等諸山似又稍遜一籌,富士山則充分顯示了它偉雄、秀麗、明快的特點。中國人常用“長城明月富士雪”、“珠穆峰連富士山”等詩句來描述中日的友誼。
二是它奇。富士山不是一般地殼隆起的山脈,而是一座活火山,火山的形成已約有1萬年,已共噴發了18次,最近的一次噴發在1707年,離現在已有300年了,現在火山處於休眠狀態,但仍有噴氣現象。符女士笑道:虧得火山休眠,如果它繼續噴火,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哪裏還能招來那麼多的遊客呢!但是說不定它哪一天睡醒了,又要噴發了呢!
三是它寬。富士山方圓數十公裏,以半山腰(日本人稱“五合目”)為界,山腰之上沒有什麼樹木,而是堆滿了火山石;山頂上終年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山腰下則是一片茫茫的林海。人們遊富士山,可以驅車直上五合目,再上去就不能行車了,也沒有什麼好看的了,符女士此行就是到此為止。
四是它美。富士山周圍有山有水,有森林,有溫泉,有瀑布,有小島,有牧場等等,山水相連,塘湖相通,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還辟有各種公園、科學館、博物館等場所,給人增添了無窮的想像。據說當年徐福東渡日本時到過富士山,至今山腳下還流傳著徐福到處尋找仙藥的故事。當地的人說:“富士”(Fuji)的發音就有長生不老的意思。符女士若有所思地說:一心想長生的人長生不了,不想長生的人卻長生了。隻有以慈悲為懷,修身養性,才能成為佛陀,精神常駐,雖死猶生。
下了富士山,符女士一行就被引導到離此不遠的箱根去遊覽。箱根多溫泉,是著名的療養勝地,屬神奈川縣管轄。箱根既是火山,卻又多湖,蘆湖就是一座火山湖,湖深45米,湖水清澈湛藍,與箱根最高的山神山山水相連,景色婍妮。符女士一行被引領登上一所日本的海盜船,這是日本人模仿“北歐海盜”遊船設計的,目的無非是吸引遊人吧!舟行中但見遠處村莊錯落有致,蘆葦片片,意境美妙,令人流連忘返。
符女士作為佛教信徒,她有一個心願,就是想了解一下日本的宗教信仰,特別是佛教的傳播,看一看著名的寺廟。據日本同行介紹,日本是一個多神教的國家,日本有一億多人口,信教的卻有2億多,就是說一個人可以信兩種教。日本人最古老的信仰是神道,最普遍的信仰是佛教,而近現代則信仰基督教的日益增多,當然還有信仰其他宗教的,則為數較少。
神道是日本人最古老的信仰,當時人認為,世界萬物都是有靈魂的,靈魂是神聖的,靈魂就是神,人們對它有一種敬畏的心理,稱之為神道。
明治維新以後,神道曾被尊奉為國教。之後又把敬神和參拜神社結合在一起,作為國民必須尊行的義務。現在日本全國共有大小神社8萬多個,其中就包括供奉國內外戰爭中死亡官兵牌位的靖國神社等,供國民定期祭祀。
日本人信仰佛教也由來已久。佛教最初在我國兩漢時代由印度傳入中國,又由中國傳入朝鮮,再由朝鮮傳入日本。其後中國和日本兩國之間佛教界的直接交往便逾益頻繁,傳出了很多佳話,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是鑒真東渡了。
一提到鑒真東渡,符女士禁不住兩眼涔涔,熱淚盈眶,因為他的事跡太感人了。符女士決心要到奈良去走一遭,親眼看一看鑒真和尚建立的唐招提寺,日本朋友滿足了她的這個要求。
奈良是日本的古都,位於本州西部關西地區,與京都、大阪呈等邊三角形。符女士等一到奈良,就感覺與日本其他現代化大城市不同,它沒有高樓大廈,擁擠的街道,而是綠茵遍地,花木扶疏,登時有一種清新脫俗之感。
說起鑒真東渡,原來是我國唐朝有一位高僧鑒真大師,今江蘇揚州人,應日本天皇的邀請到日本去傳播佛理,出航六次,有五次失敗,第六次才成功。其間鑒真突發眼疾,以致雙目失明,到日本時眼睛都瞎了,可謂艱辛備嚐。鑒真在公元754年到達奈良,被迎入東大寺弘揚佛法,最終創立了日本律宗佛教,鑒真被尊為日本律宗的祖師。鑒真還把唐朝先進的營造、塑像、壁畫等藝術傳播到日本,公元759年日本聖武天皇下令為鑒真建造了唐招提寺,就是仿照唐代佛寺樣式建築的。符女士一行來到位於奈良西五條町的唐招提寺,但見寺院結構嚴謹,裝飾樸實,氣勢雄偉,完全是一派盛唐風格。寺院大門上“唐招提寺”四個大字橫匾為日本效謙女王仿照王羲之的字體所寫。弟子們還用幹漆夾紵這一最新工藝,為鑒真製作了一座寫真坐像。公元763年,鑒真卒於這座唐招提寺內。鑒真對於向日本傳播佛教教義、書法藝術、醫藥、樂器、建築、雕塑等方麵都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中日兩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符女士一邊參觀,一邊以一種無比寬闊的胸懷、意味深長地對小王、小朱說:“以史為鑒,什麼時候人們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什麼時候人們就和諧了。佛法無邊,回頭是岸呀!”小王、小朱連連點頭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