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先生又提到《左傳》上的一句話:“‘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把與鄰國搞好關係,看作是國家的寶貝。”
茹先生說:“人的善和惡,歸根結底,還是應當從人的本性來說。人的本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呢,曆來看法並不一致。《三字經》上認定人性本善,就是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就是說人生出來的本性是惡的。其實人的為善為惡,這是後來的事,如果就人的本性來說,似乎應該是善的,所以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才能綿延至今,永不衰褪;如果人的本性是惡的,生出來就知道殺人放火,貪髒枉法,那可能現在人類都已經被消滅了。所以人的本性為善,這應該是主導的。”
茹先生聯係自己的日常生活,深深地感受到人類善良的本性。茹先生不無感慨地說:“我的老伴前些年去世了,有幾位好心的朋友紛紛向我說項,勸我續弦,而我當時心情也感到十分孤獨,而且生活上也需要有人照顧,所以也曾經動過心。然而轉而一想,這些女士大多遭受過一次丈夫離世或者離婚的痛苦,而我年紀已經很大了,在世的時間不會很長了,我必然走在她們前麵,到時候又要使他們再遭受一次痛苦,於心何忍?於是我都婉辭了。但是我還是和她們有過一麵之緣。她們中間有高級知識分子,有的則曾在基層工作,都是非常善良的。有一位是我好友的親姐姐,她是一位退休大學教授,丈夫去世已經多年,我一見到她,就感覺到她的莊重凝靜,心氣平和,是很有修養的,她在她妹妹的勸說下和我接觸,充分顯示了她們對我的信任,使我萬分感激。有一位是曾在基層工作的女同誌,性格很活潑。我對她說:‘我年紀太大了,我們倆恐怕不太合適!’她說:‘將來你100歲,我80歲!’啊!這一句話是多麼地真摯和令人感動呀!這句話長長地留在我的心中。另一位女同誌在和我交談時說:‘你不要有什麼顧慮,我們可以不辦任何手續,隻是我們對外時應該用夫妻相稱。’啊!多麼善良和寬闊的心胸呀!她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想從我身上得到什麼好處,而都是體現了一種人類善良的本性。不僅她們幾位善良,而且幾位介紹人也非常善良!”茹先生說這話時仍帶有一種感激之情。
計先生說:“你的這種想法和做法,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
茹先生說:“無以名之,隻能說是沒有緣分吧!”
戴先生說:“人和動物的本性應該都是善良的,孔子不是說麼,‘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一個罪犯判了死刑,在臨刑前他也會發出哀鳴,訴說我上有80歲的老母,下有兩歲的幼兒,希望領導照顧等等。這也足以說明人的本性善良,不過到這個地步為時已經晚了。”
計先生說:“《聖經》上說:‘我願意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挫’。上帝就是這樣教導他的信徒的:把你的聰明才智都用到做善事上,而在做惡事上寧願是一個愚拙者。”
尹先生說:“真主教導人們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別人。《古蘭經》上說:你當以善待人,就像真主善待人們一樣,這叫做將心比心。施舍產物,你要把那些最好的產物給他們,不要以劣質產品給他們,正像你自己不願意接受劣質產品一樣,這就是所謂的感同身受吧!”
戴先生說:“在人際交往中必須從善意出發。你對別人必須是善意的,而且要相信別人對你也是善意的,這樣才能建立互信。你對人是善意的,別人會感同身受,不言自明,不用你去多做解釋。而別人對你是否善意,從別人對你的言行中也可以充分顯示出來,無庸贅言。最要不得的是懷疑對方的善意,本來對方是誠心誠意,一片真心的,而你卻從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句言語中懷疑對方是否善意,不僅不接受對方的善意,反而結怨,俗話說‘好心當驢肝肺’,這就非常的幼稚可笑了。”
茹先生說:“善心是一種人的本性,不以財產多寡來界定。但富人往往財大氣粗,盛氣淩人,對窮人的困難熟視無睹,缺乏善心;而窮人之於窮人,則多能體量窮人的困難,有更多的同情,也有更多的善心。所以要防止為富不仁。”
學生小陳說:“也有窮人欺侮窮人的,我就看見有些市場管理員,他並不是富人,卻處處顯示高人一等,對一些小商小販橫眉豎目,動轍吆喝,令人看不下去。”
茹先生說:“這主要是這些人缺少知識,不懂得怎麼管理,態度生硬,並不能說他們就缺乏善心。”
符女士說:“佛教講究淨心行善,倡導心性空淨。但心性空淨並不是叫你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而是說隻有心性空淨了,才能真正做善事,做善事不能有任何的虛假。”
計先生說:“既然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做善事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沒有什麼特別值得稱頌的,不應當自我宣揚,更不應該圖報,一切都歸功於上帝。”
符女士說:“行善而不知道自己是在行善,才是真正的行善。行善完全是一種自覺的行動,樂善好施,不是為做好事而做好事,從來不想到要回報,更不想用金錢去買善的名聲。”
茹先生說:“施恩雖然不是為了圖報,但受到別人澤惠的人應當知道感恩,不能有事有人,無事無人。不能做白眼狼呀!一個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永遠也得不到別人的幫助的。”
戴先生說:“善意是雙向的,而不是單方麵的,單方麵的善是沒有意義的。”
尹先生說:“《古蘭經》上有一則妥善處理戰利品的故事。在一次白德爾之戰”中,穆罕默德把他戰利品中的錢財分給了眾穆斯林;對俘虜則定出了價錢,由對方來贖買,每個俘虜的贖錢相當於十個穆斯林子女受教育的錢。讓穆斯林受教育,這是穆罕默德最大的善心。
尹先生又說:“善事不分大小,捐款不論多少,完全是一種心意。”有時候,一句話,指點迷津,使人終身受用,這是大善事。捐款不是越多越好,《古蘭經》說:‘賑災是心靈的賑災’。
符女士說:“佛經上也多次指出,用三千大千世界來布施,不一定比得上用心來布施。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因惡小而為之,積小善為大善,積小惡為大惡,要從小善做起,從小惡防起,善行是沒有限度的,善行無量呀!”
戴先生說:“做善事也要從上麵做起,所謂上善若水,就是高層次的善,上行下效。”他引用老子的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就是說:高層次的善就像水一樣,水有利於萬物生長,而不與萬物相爭,水處在人們所厭惡的低窪之地而它仍然安之若素,所以最接近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人們要像水一樣居於適宜之地,心胸要像水一樣沉靜深遠,待人要真誠仁義,說話要遵守信用,政治要清明開朗,辦事要機敏幹練,行動要順應天時。”
“老子對善的涵義作了全麵而深刻的剖析。上麵提倡做善事了,下麵就照著做,即所謂的‘從善如流’。不隻是做一件好事,而是常常做好事,人人做好事。”
符女士說:“善心、善言、善行、善事,一定要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四者共同組成一個真正的善字,缺一不可。其中善心是最基本的。心就是意誌,是一種指導思想。沒有善心,其他一切善言、善行、善事都無由產生。不要以為每個人的心都是善的,有的人的心是很醜惡的,見不得陽光的。不是有一句話叫做‘居心險惡’、‘不懷好意’嗎?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事,才為性惡論者製造了理論依據。有的人懷著不可告人的心情,無中生有,煽風點火,把水攪混,唯恐天下不亂,挑撥離間,趁火打擊,以便亂中取栗,從中漁利。這種人的一個特點是,明明是心惡,卻裝出一副善心,明明是壞人,卻硬說自己是好人,明明是凶神惡煞,卻逢人便念阿彌陀佛,這叫做偽善。對待這種人我們要擦亮眼睛,像孫悟空鑽到牛馬王的心髒裏一樣,揭露他的奧秘,把他的醜惡嘴臉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無處藏身。”
“那麼善言呢?”小陳問。
茹先生接著說:“有善心必有善言,無善心必無善言。無善心的人即使講了許多甜言蜜語也都是假的,經不起推敲的。做惡事都要用善言作借口,所謂危言聳聽,惡人先告狀,製造輿論,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把莫須有的罪名加到對方的頭上,必欲置於死地而後快,形成一種千夫所指的局麵,讓人有口難辯,隻得俯首就戳。試看古今中外,哪一個朝代轉換、宮廷政變,沒有發生過這種情事呢!所以有人說,成則為王,敗則為寇,曆史總是由成功的人寫的,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那麼善行呢?”小王問。
戴先生說:“聽其言而觀其行呀!有的人好話說盡,壞事做絕。所以孔子最反對花言巧語,巧言令色。聽了人家的一連串好話,就信以為真,受騙上當的知多少?有一些人行為詭秘,裝腔作勢,賊頭狗腦,不登大雅;而有些人則橫行霸道,行為乖張,呼風喚雨,無法無天。不論采取哪一種形式,都是非常危險的。他們的心態不是善良的人能夠想像得到的。有些善良的人受到迫害,甚至受到誣陷而死,還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呢?還認為加害他的人是好人呢!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一些老革命老同誌打成反革命、叛徒、右派等等,不正是打著革命的招牌製造出來的嗎?這種人才是真正的打著紅旗反紅旗。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但當時的一幕幕殘酷迫害和批鬥情景還曆曆在目,心有餘悸呀!有些貪汙腐化分子,昨天還在會議上大言不慚地說什麼要反腐倡廉,好像自己是多麼的清白,而明天卻就被雙規,說是他貪汙幾百萬,幾千萬,真不知人間有羞恥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