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先生說:“又如到醫院看病排隊掛號,一字長蛇陣,有的人天不亮就起來趕到醫院去。本來就有病,經不起這個折磨呀!隻得請家人代勞。一個人看病,至少要有兩個人到醫院去,而且一看就是半天,中國人的時間真是不值錢呀!這是醫改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這也是導致不安寧的一種因素。現在也有預約掛號的辦法,但往往有許多限製,例如隻能夾在中間,不能早也不能遲等等,患者仍然感覺不便,所以預約掛號的並不多,難道這個問題就不能解決嗎?”
“讓醫生自己或哪一位領導自己到醫院去排隊掛一次號,他的體會就深刻了。”學生小明說。
計先生帶有點異想天開的神氣說:“是不是可以幹脆取消到醫院掛號的辦法,一律采取電話預約,誰掛電話早,誰就早看,誰掛電話晚,誰就晚看,依此輪遞,這樣就可以少讓一些人起早貪黑去醫院排隊,醫院也可以少設一些掛號窗口,免致人聲顛沸,亂成一團。采取這種辦法當然也要製定一些規則,例為電話掛了號又沒有去就醫如何處理等等。推行得好,可以解決上門排隊的很大困擾。”
“是呀,也可以電話掛號為主,上門掛號為輔,總之,解決的辦法很多,還是要集思廣益,讓大家來出招,各種辦法都可以試一試麼!”戴先生說。
“不要小看了這些‘小事’,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最廣大人民的生活安定了,社會就和諧了,否則底層人民有怨氣,社會怎麼能和諧呢!”尹先生意味深長地說。
符女士說:“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從基層抓起。基層幹部天高皇帝遠,有的農村幹部拉幫結派,胡作非為,不關心農民群眾的利益,甚至侵犯農民的利益,敲詐勒索,農民恨之入骨。他們把一腔憤怒不是對著某些基層幹部,而是傾注到共產黨身上,那是多麼嚴重的問題呀。”
學生小毛說:“人們最痛恨貪官汙吏,貪汙腐化,本來當官的貪汙腐化終究是少數,絕大多數當官的還都是想方設法替老百姓辦事的,少數貪汙腐化的官僚極大地損害了官員的形象,有的人把局部情況看作是全部,把部分看作是整體,把貪汙腐化當作了共產黨官吏的代名詞,那可糟啦!”
“寧可把問題看得嚴重些,不要充耳不聞,熟視無睹呀!”小米說。
小史說:“不要看你衛星上天,奧運會、世博會成績有多大,人民的生活問題是最大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黨和國家的前途未卜呀!”
茹先生說:最近中央提出“十二五”規劃要把重點放在民生問題上,這是有遠見卓識的。人們回想起解放初期處決了天津兩個貪汙腐化的大官劉青山、張子善,這兩個貪官的名字隔了幾十年,一些老人還記得,可見這件事對人民的影響之深。
計先生說:“有一個時期,傳出我國要廢除死刑。此議一出,引起輿論大嘩。群眾紛紛起來質疑:一些罪大惡極、危及國家社會安定的大惡霸、大貪汙犯,還要讓他們活著嗎?對這些人可不能手軟呀!後來法律部門出來澄清,說不是全部廢除死刑,對罪大惡極分子,包括貪汙巨款的官吏,也還是要判處極刑的。民心才逐漸安定下來。”
學生小陳說:“西方有些國家廢除死刑,他們是打的鏽花拳,我們千萬不能仿效。官吏貪汙腐化已經喪失了許多民心,把我們官員的臉都丟盡了,我們還要去珍惜他們的生命嗎?不要趕時髦,這與所謂的人權根本不沾邊。”
大家一談到貪汙腐化,都顯得義憤填膺。
“在經商上,也要講究和諧。”學生小路說:“有一句話叫和氣生財。做生意你賣我買,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中卻有一個很普遍適用的道理就是和氣生財。和氣生財不僅僅是麵帶笑容而已,而是你用什麼方針去做買賣?你想用大鬥進、小鬥出嗎?你想搞假冒偽劣嗎?你想獲取暴利嗎?這個生意必然做不好,那怕你在交易時再怎麼笑容滿麵,也沒有用。因為買者覺得上了當,吃了虧,以後就不買你的東西了,精明一點的還要到消費協會去申訴,結果你非但賺不到錢,反而要賠錢,得不償失。”
學生小沈引用《聖經》上的話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婪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剌透了。”
“城鄉矛盾的逐步縮小和化解,是國家和平安寧的重要保證。”戴先生非常鄭重地說到這件事。他說:“城鄉貧富差距拉大,這是造成城鄉對立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年國家采取了許多重大措施,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改進農村麵貌,但城鄉差別依然存在,而且相當尖銳,這對城鄉人民的和平、和諧相處是一個非常要害的問題。首先要在心理上注重農村,看重農民,而不要無視農村、農民。過去毛澤東曾經提出‘農村是一個大學校’,號召城市廣大知識分子到農村去勞動,向農民學習。有些人反對,認為這是浪費時間,農民文化低,有什麼好讓人學習的?這種看法是很片麵的。住在城市裏的那些所謂有知識的人,成天吃飽喝足穿暖,卻不知道糧食究竟是怎麼種出來的,棉花是怎麼生長的,青菜、蘿卜、蘋果、西紅柿是長在哪裏的,他們看不起農民,卻又要依靠農民,離不開農民,這是一個極大的不公平。而這隻有深入到農村去,才能有深刻的體驗。農民的才智並不比城市的公子哥兒們差們,他們中的許多人非常聰明,具有獨立生活、勞動的能力,許多農民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他們就道怎麼蓋房子,怎麼修水渠,怎麼養魚,怎麼種樹,等等,等等。不要把這些事看得很簡單,你卻不會,你有什麼資格看不起農民?現在大城市裏擁現了成百萬的農民工,如果沒有他們,說老實話,不是說城市就建設不起來,至少要碰到很大的困難。農民的文化程度確實一般不高,但他們的知識不一定少,就看是哪一方麵的知識了。城市人有城市人的知識,農村人有農村人的知識,農村人不一定有城市人的知識,城市人也不一定有農村人的知識呀!各有所知,各有所長,互相學習,才能相得益彰,決不能隻看到一麵,而忽視了另一麵。向農民學習這個話也並沒有錯。向他們學習什麼?學習他們的實事求是,勤勞樸素呀!這一點也不含糊。農民們是非常注重實際的,不實際,地上就長不出糧食來,長不出棉花來,你吃什麼、穿什麼?這不是城市裏有些人天南海北,誇誇其談能夠得到的。農民的文化程度差,不是他們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千百年來的曆史傳統造成的,因為家裏窮,上不起學造成的,這怎麼能怪農民呢?城市裏有一些人成天燈紅酒綠,花天酒地,也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寶貴時間,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到農村去開開眼界,學習一段時間,有何不可?”
計先生說:“有一天我在公交車上看見有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人,本來是坐著的,看見一個老人來了,就立即起身讓坐,老人對這個青年似乎很感興趣,就跟他攀談起來。‘你是哪裏人呀?你多大歲數啦?你家裏有幾口人呀?你結婚了嗎?你還有父親、母親嗎?你怎麼到北京來的呀?’等等,青年人一一作了回答,說是老家是河北的,到北京在一個單位打工。那個老人說:‘那你父親、母親舍得你走嗎?’小青年說:‘沒有辦法呀!為了要生活呀!’老人聽了不禁動容。這些青年人不是不想有天倫之樂,他們之所以背井離鄉,實在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如此。而現在城市裏的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視若珍寶,驕寵有加,稍一出了一點問題,就怪這怪那。人心都是肉做的,為什麼你的子女就那麼高貴,而人家的子女就那麼不值錢?農民是善良的,他們看到這些,但並不計較,這能不說明他們的寬容大度嗎!城市裏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而農村的人含辛茹苦卻並無怨言,這怎麼不使一些善良的人為之震顫!”
計先生說:“城鄉矛盾問題不解決,這始終是一個隱憂。看一看曆史上的改朝換代,不大多是農民起義嗎?農民也是不好欺侮的呀,弄急就要造反。近幾年中央每一年發的第一次文件就都是講‘三農’問題。應該說這個問題已經非常迫切,時不我待呀!”
戴先生說:“沒有城鄉的協調一致,沒有城市人和農村人的融洽配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和諧,這是天經地義的大事。”
學生小丁說:“我總覺得現在世界上講‘和’的少,而講‘利’的多,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口口聲聲喊和平、和平,實際上做的是動武的準備,他壓根兒就沒有想到真正要和平,他們是立足於打的。”
學生小史說:“你別忘了現在是商業社會,不講利講什麼?隻要能夠賺到錢,隻要你能夠讓我賺錢,我們就能和,賺不了錢就不和。什麼朋友、敵人,標準在哪裏?就在於能不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