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畫麵,讓我非常震撼。那是我們采訪結束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坐車前往機場回國,正好趕上了平壤人的“早高峰”。那可是一種完全別樣的“早高峰”。寬闊的馬路兩邊人行道上,隻見兩股浩浩蕩蕩的人流,男男女女,都穿著那些簡單整潔、色彩單調的衣服,摩肩接踵,匆匆而行,低著頭疾步向前。
那是6月下旬,天氣已經並不涼爽,寬闊的馬路上並沒有幾輛公共汽車駛過,也隻有少數的人騎著自行車。那幅場景就好像非洲草原上,為了生存不顧一切渡過爬滿鱷魚河流的角馬大軍。我們開著車過去,有將近差不多10公裏,兩邊就是這樣低頭疾行的上班族。
我想,這些徒步上班的人,恐怕是因為沒錢買自行車,為了省一點公汽費,所以選擇了這種最辛苦卻最便宜的方式。這兩股浩浩蕩蕩的人流,是最真實的平壤鏡頭,驀然一見,驚心動魄。這就是我們曾經那樣羨慕的朝鮮。當今天北京的上班族被死死堵在路上時,恐怕沒有人會去想,平壤的“早高峰”也會那樣壯觀。
此前有傳言說,朝鮮隻有一家電視台,一個頻道,每天轉播我們的《焦點訪談》,尤其是負麵報道,以此來提醒朝鮮老百姓,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多麼的失敗。事實並沒有這麼誇張。
朝鮮老百姓家的確隻能看到朝鮮中央電視台,也會播送一些中國的新聞,但並不多。朝鮮對於新聞輿論的管製非常嚴格,安衛星“鍋”絕對是重罪,我們去的時候,連短波收音機都是嚴格控製的。金同誌曾經跟我說過,他們有一度喜歡在中國買短波收音機,回來之後悄悄送給朋友,因為短波收音機能聽到外台,比如我們的國際廣播電台,甚至能聽到美國之聲。但這個隻能限於親朋好友的私下行為。我們臨走時,送了金同誌一個短波收音機作為禮物,他當時高興壞了。
據說,平壤現在也開始允許一些小規模的自由市場,以物換物。金正恩上台之後,也在呼籲說:我們要搞好經濟,要讓我們的人民能喝上肉湯,吃上大米飯,住上瓦房。
總而言之,我們那次所看到的朝鮮,隻是浮光掠影,似乎隔著一層玻璃罩子,看到的東西,都是若隱若現的,有些還可能是刻意裝扮出來,給外人看的景象。而朝鮮人隱藏在光鮮表麵之內的瑣碎日常生活,被規定佩戴著的各類紀念章背後真正的精神狀態,作為外人的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真實地了解到。今天的朝鮮,給人感覺是一個封閉的社會,敏感,緊張。
盡管美國經常把朝鮮罵成是獨裁國家、流氓國家、“邪惡軸心”,說朝鮮人民民不聊生,生活在沒有自由的黑暗之中。但對中國來說,朝鮮是個特殊鄰居。我知道,有不少中國人現在對朝鮮不感冒,煩它,認為朝鮮經常拿中國“開涮”:搞核試驗不告訴中國;在談判中漫天要價,“綁架”中國;拿中國的,吃中國的,靠著中國卻不信任中國,背地裏搞小動作……
這些都是事實。但我們需要清楚的是,朝鮮不是,更不願做中國的附庸,朝鮮民族也是很有個性的民族。
其實這些年,朝鮮民間對於中國的感情,已經在發生變化,而且是對我們不利的變化。有些朝鮮人認為中國在朝鮮的勢力太大,朝鮮內部還發生過清洗“親華派”的事件。另外,朝鮮政權高度集權,而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中國又在改革開放、融入世界,朝鮮自覺失去靠山。麵對美國的虎視眈眈,政權岌岌可危,於是朝鮮決策者本能地選擇了收縮、封閉和極端的利己主義。為了自身的安全,一切都是正當的、合理的。
可以這麼說,在朝鮮的眼中,今天世界上隻有美國。這些年朝鮮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把美國拉到談判桌上,和它簽訂“和平條約”。為了這個終極目標,它會不惜一切。
但是從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角度來講,中國不能拋棄朝鮮,也不能任憑朝鮮半島局勢失控。且不說中朝之間“鮮血鑄成”的“同誌加戰友”的友誼,正如我在前文所述,盡管過了半個多世紀,朝鮮今天依然是中國“保家衛國”的前沿陣地。如果有一天,中國的家門外,住著一群一天到晚琢磨你的人,中國如何安心搞建設、謀發展,又何談“中國夢”?
平壤之行,匆匆一瞥。至今我不能說有多了解這個國家,但依然很懷念小時候在畫報上,看到的那個山花爛漫、欣欣向榮的朝鮮。我真心希望,朝鮮老百姓能夠早一天用上手機,能在家中自由上網,能夠不用出差到中國吃一碗方便麵就覺得像過年。也希望,那些浩浩蕩蕩徒步奔向單位的平壤上班族,也能夠坐得起一趟公共汽車。我真心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