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全縣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唯獨老爺廟還是白點鄉,縣領導大會批評,小會座談,逼得書記鄉長嘬著牙花子立下了軍令狀,保證年內上項目。說著不易,做起來更難。老爺廟山高皇帝遠,人窮客來稀,開山沒礦,砍樹無林,甭說等不到錢,貸不到款,引不來外資,就是該上啥項目能上啥項目大夥肚子還是沒一點譜,再說早先鄉裏也不是沒辦過集體攤子,什麼草編廠養雞場農機修造廠,可辦一個崴泥一個,如今還欠著一屁股債,大夥都說能掙錢的買賣公家一辦也就成了薑子牙賣麵,光賠沒賺。可大話也吹出去了,責任書也簽了,說啥也得劃拉一個,應付也得應付。開了幾宿會,熬得眼紅上火,愣是想不出轍。
那晚鄉長躺在炕上打滾烙餅,一顆接一顆煙抽得嘴裏肚裏分不清是苦是辣是麻。忽聽隔壁使勁敲牆,問眯了沒。鄉長說光剩愁了,哪來的覺哇,那屋書記就披件褂子穿著褲衩跑過來,連聲說有了有了,鄉長說有啥了,書記說咱的企業有了。鄉長一聽忽地坐起,兩個人一會說一會笑一會歎氣,不知折騰到啥時候。於是鄉裏把臨街的幾間房屋拆拆補補,刷刷糊糊,妝扮出幾分新鮮模樣,一月後,房前豎起了“塞北春飯店”的牌匾,放了鞭炮,喝了喜酒,老爺廟第一家鄉鎮企業就算開張營業了。
鄉管理員兼任經理,夥房大師傅改稱廚師,飯店組織還挺健全,不過平時很少有閑散食客光顧,隻作為鄉內就餐人員的內部食堂。上邊來了領導,方才蒸炒烹炸有一番大飯店氣氛,當然飯錢都由鄉財政支出,而且價格還要比城裏高出許多,以大幅度增加利潤提高經濟效益。
到年底,雖然鄉財政赤字成倍增長,招待費翻番,幹部們半年沒見工資表,但鄉鎮企業總算實現了開門紅,當年創收若幹,受到上級口頭表揚。
陽曆年,鄉裏掙掙紮紮在飯店搞了頓全鄉幹部套餐,一來犒勞犒勞辛苦一年的夥計們,二來慶祝摘掉了鄉鎮企業白點鄉的落後帽子。酒喝多了,鄉管理員即飯店經理一邊抹淚一邊說,同誌們哪,咱這買賣不能再做下去了,再不收攤,怕要把咱們連骨頭帶肉都給吃進去了……
眾人無語,酒菜一會便涼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