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真理不相違!”這是我與許多朋友的共識。

中國古代聖賢給我們留下的“琴棋書畫”,都是修道用的器具。借助這些器具的幫助,使一個人能在深入琴、棋、書、畫的過程中達到很高的人生境界。這是因為這個過程體現的就是禪定狀態。而在禪定狀態中,人與先天因素得以溝通,人因此會忘我、一心清靜、沒有雜念、無欲無求。這個狀態就是一種跟“道”直接溝通融合在一起的狀態,也就是說你已在“道”中,已被“道”所包含容納,受到“道”的自然熏陶。所以中國古人講“人到無求品自高”!

其實人們對如何進入禪定有很深的誤解,很多人都以為隻有在打坐入定的時候才能進入禪定狀態,而不知道禪定是可以隨時的。隻要你的心能夠達到清靜無為,也就能隨時達到很深的禪定。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位僧人給釋迦牟尼佛理發,他非常認真地一根一根地剪發,釋迦牟尼佛看到他在剪發的過程中由初禪進入二禪、三禪、四禪。很多能在某一領域深入鑽研出成果的人,都會因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而心無旁騖、忘我、一心清靜,其實這都是禪定狀態的體現。隻是這些禪定沒有佛法對人心的指導,也就無法達到使人解脫的地步,但它也是能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的。所以,禪定的概念遠遠大於現代宗教的認識,而“琴棋書畫”能很自然地讓你一心清靜,進而走入那種禪定狀態,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巧妙之處。

圍棋泰鬥吳清源先生“六合與中和”的圍棋理論,是直接從傳統文化中領悟來的對“棋道”的認識。我本來想在網絡裏把“棋道”寫出來,可是才開始寫就發現大部分人對傳統文化了解得太少太少,甚至是完全不接受的態度,而“棋道”本身正是根植在傳統文化之中。

許多人看了韓國電視連續劇《大長今》、《醫道》、《商道》後,感到非常愧疚,沒有想到我們認為是糟粕的東西,卻在他國成為瑰寶,甚至成了他國民族精神的標誌。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遠遠不止於此,它深厚的內涵也非表現出的那樣淺顯。正如一些世界文化名人所講:“如果沒有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世界的文化都將黯淡無光、甚至毫無意義!”我覺得這話講得真好,遠非“五四”運動後由於被洋槍洋炮打怕了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徹底否定與糟蹋!其實翻閱曆史,中華民族除了一百年的受辱史之外,幾千年來一直是世界文明的搖籃和經濟的天堂。未來也必定如此!

網絡文學跟純文學寫作有很多不同。在網絡裏寫文章,有一種自娛自樂的感覺,不必太在乎文章是否優美,字是否寫錯等等。隻有跟大家形成非常好的互動了,才知道大家心裏想什麼,需要什麼,同時也會麵臨很多網友的批評指正。所以我的大多數文章都是根據網友的回帖而立刻在線寫成的,跟網友們思想交流有一種另類的聊天感覺,雖然遠隔千裏,互不相識:脾氣、性格、年齡、性別等等全不知道,但大家通過思想的交流,能夠成為很好的朋友,甚至像一家人一樣開著玩笑。

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棋道”也是難以用定義描述的,圍棋本身就反映著陰陽變化的規律。我隻不過用這些文章把“六合與中和”的涵義演繹出來,“棋道”就根植在這些因素之中。

石豐先生是我多年的摯友,最後三篇文章均摘自他的《哲人世紀》網站,一並奉獻給大家欣賞,這是一位追尋大道的智者!所有我的寫作均有他的關心與幫助。同時也感謝網友西夏馬幫、木狐胭脂刀、雲起時分等人,正是他們的文章使得這本書熠熠生輝!

值此書出版之際,請允許我向每一位批評指正和鼓勵出版的朋友致謝!由於才學疏淺,很多說法不一定正確,請閱讀者包涵指正,以便於本人改正!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