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離開了吳清源,不可能有現代圍棋,把李昌鎬跟吳清源比,就像拿道士跟老子比,拿大廈跟基石比。現代圍棋正因為有了吳清源,才生意盎然。
與網友的問答
網友:
圍棋是一個世界,這好理解。佛陀說一粒沙中含三千大千世界,又如何理解呢?
中和道長:
這個問題問得好,釋迦牟尼佛說:“一粒沙裏有三千大千世界。”在人的思想境界,我們看那河水裏的一粒沙子裏,怎麼可能有三千個像人類社會這樣的大千世界呢?很難理解。
“佛”在印度語中就是:通過修煉覺悟了的人。他能夠洞徹微觀與宏觀。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是個大科學家,他的佛學思想和三千大千世界理論也逐漸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我們打個比喻:如果我們把原子核、電子等微觀粒子放大到地球這麼大來看的時候,那這個原子、電子不就是個大千世界了嗎,那電子這個星球上不也有江河湖海?它那個水裏的沙子也同樣會含有三千大千世界,因為你可以再把微觀粒子一層層放大來看。
反過來看宏觀,在我們這個小宇宙中,有多少億個銀河係,地球還隻是我們這銀河係裏的一顆沙子,銀河裏像地球這樣有生命的世界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佛陀是用三千來形容而已。相對銀河來說,你是站在一粒沙子上,而科學家說地球隻是銀河裏的一粒塵埃,連沙子都不夠格呢。如果你把自己的身體放大到銀河係這麼大,你再看地球,那不是沙子和塵埃是什麼呢?當你把自己的身體放大到宇宙那麼大時,你看銀河係都隻是粒沙子。這跟你看電子、看原子並無兩樣,它看你這也像銀河係一樣,隻是你的思想達不到而已。
佛陀說世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其實科學都證實了。當你在電子的層麵中看地球上的一切,如我們看銀河一樣,星球之間差距很大,超高速攝像機拍到血液的流動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車流一樣,都不是實的。
網友:
道長對吳清源先生的“六合與中和”理論有什麼具體看法?
中和道長:
吳清源先生的“六合與中和”理論,代表了一位偉大棋士的內在精神,他對圍棋的理解超越了所有棋手的精神境界,也超越了自我。
如果我們把圍棋作為人修道的器具,那麼吳清源先生經過一生的圍棋競爭實踐,證悟到圍棋與人的內在是統一的,統一在“六合與中和”的境界上。無論棋的形式怎麼演變為爭棋,你的內在必須超越勝負,放下勝負,放下種種觀念與定理認識。強調了“中”,就是強調了調和,強調了平衡。所以吳清源先生的自傳叫做“中的精神”。一個人身體上陰陽平衡了,這個人肯定無病,平衡了那麼一切歸於和諧。所謂看者棋爭殺伐,生死命懸,勝負憂心,而弈者自然平和,心無起伏。無喜無怒、無哀無樂、無生無死、無勝無負,一切自然合乎道了。
中和道長:
從儒家經典《中庸》中我們更看得清楚一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是關於中和的正統理論來源。“中和道長”這個詞的本意也是中和而道長(chá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