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編 理想和信仰的力量(一)(3 / 3)

培養“忘我”精神,克服個人主義

要培養和永遠保持旺盛的革命熱情,還必須培養“忘我”精神,克服個人主義。劉少奇同誌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有一段話:“一個共產黨員,在任何時候、任何問題上,都應該首先想到黨的整體利益,……為了黨的、無產階級的、民族解放和人類解放的事業,能夠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劉少奇同誌所說的這種崇高的精神,就是我們革命者應該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就是“忘我”的境界。有我的存在,又要“忘我”,這看起來似乎是個矛盾,但在一個真正獻身於革命事業的人看來,二者是統一的。因為“我”就是為了革命而存在的,我與革命是融合在一起的。這樣的人在處理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決不是對“我”怎樣,而是對革命有利無利,是否合乎革命的客觀需要。在他們的心目中,革命的利害得失,就是自己的利害得失,革命利益是高於一切的。當為了奪取革命勝利,需要犧牲自己的時候,他們正象劉少奇同誌所說的“毫不猶豫地”獻出寶貴的生命。當然,這種“忘我”的境界不是很容易達到的,但是要革命,要成為一個堅強的無產階級戰士,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旺盛的革命熱情,就一定要“忘我”。不忘掉這個“我”字,丟不掉個人私心,對革命就不能全心全意,也難以保持旺盛的革命熱情。我在七十歲生日的時候,曾以蘇東坡的詩“我似老牛鞭不動”為韻,寫了五言絕句七首,其中一首就是談參加革命與忘我精神的。這首詩說,“出身舊家庭,世網重重裹,衝決諸網羅,首要在忘我。”我出身於城市小資產階級家庭,幼年讀的是四書五經,家裏對我的希望是“做官揚名”。年青時我已經考上秀才,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是可以揚名顯親的。舊家庭舊社會的思想意識象網羅一樣把人裹住,不衝破它就不能革命,要衝破它就要有丟掉一切個人打算的“忘我”精神。一個自覺的革命者和一個普通人不同之處雖然很多,但及重要的一條區別,就在於他們對於“我”的態度不同,是“唯我”呢,還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為出發點,還是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在黨員的修養中,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黨員的個人利益要無條件地服從黨的利益,為黨的利益貢獻自己的一切。這種服從是自覺的,也是“忘我”精神的表現。做一個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很不容易的,過去不容易,今天同樣不容易,革命的責任大得很,對革命者的要求是很嚴的。青年在爭取入黨入團時,要知道入黨入團的目的是要承擔革命的重任,帶頭承擔困難,自覺地服從革命利益的需要,也就是“忘我”,丟掉一切個人主義。要想想黨的目的和我的目的是不是一致。千萬不能把入黨入團看成是尋找個人出路,獲取個人名利地位的階梯。所以,青年同誌們要做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永遠保持旺盛的革命熱情,就要努力改造思想,克服個人主義。

鬆樹的風格

陶鑄

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給予人的卻甚多的風格;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業不畏任何犧牲的風格。

去年冬天,我從英德到連縣去,沿途看到鬆樹鬱鬱蒼蒼,生氣勃勃,傲然屹立。雖是坐在車子上,一棵棵鬆樹一晃而過,但對它們那種不畏風霜寒冷的姿態,卻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當時很想把這種感覺寫下來,但又不能寫成。前兩天在虎門和中山大學中文係的師生們座談時,又談到這個問題,希望青年同誌們能和鬆樹一樣,成長為具有鬆樹的風格,也就是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現在把當時的感覺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我對鬆樹懷有敬佩之心從不自今日始。自古以來,多少人歌頌過它,讚美過它,把它做為崇高的品質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懸崖的縫隙間也好,不管是在貧瘠的土地上也好,隻要有一粒種子—這粒種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種植的,還是隨意丟落的,也不管是風吹來的,還是從飛鳥的嘴裏跌落的,總之,隻要有一粒種子,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時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除蟲,也不需要誰來澆水灌溉。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幹旱旱不壞它。它隻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鬆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鬆樹要求於人的可謂少矣!這是我每看到鬆樹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對鬆樹懷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它那種自我犧牲的精神。你看,鬆樹的葉子可以榨油;鬆樹的幹是用途極廣的木材,並是很好的造紙的原料;鬆樹的脂液可製鬆香、鬆節油,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鬆樹的根與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說在夏天它自己用枝葉擋住炎炎烈日,叫人們在綠蔭如蓋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們前進的路。總之一句話,為了人類,它的確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於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這就是鬆樹的風格。

魯迅先生說的“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正是鬆樹的風格的寫照。

自然,鬆樹的風格中還包含有它的樂觀主義的精神。你看它無論在嚴寒霜雪與盛夏烈日中,總是精神奕奕,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做憂鬱與畏懼。

我常想:楊柳婀娜多姿,可謂嫵媚極了;桃李絢爛多采,可謂鮮豔極了,但它們給人的印象隻是一種“好看”的外表,不能給人以力量。鬆樹卻不同,它可能不如楊柳與桃李那麼好看,但他卻給人以啟發,以深思和勇氣,尤其是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我每次看到鬆樹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就聯想到共產主義風格。

我想: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給予人的卻甚多的風格;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業不畏任何犧牲的風格。

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都應該像鬆樹一樣,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都應該茁壯地生長,頑強地工作,永不被困難嚇倒,永不屈服於惡劣環境。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都應該具有像鬆樹那樣的崇高品質,人民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隻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無怨言,永遠渾身洋溢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的精神。

具有這種共產主義風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艱苦的年代裏,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裏,多少人不管環境的惡劣和情況的險惡,為了人民的幸福,他們忍受了多少的艱難困苦,做了多少有意義的工作啊!他們貢獻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寶貴的生命。就是在他們臨犧牲前最後的一霎那間,他們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國甚至全世界的將來。然而,他們要求於人的是什麼呢?什麼也沒有。這多使我們想起鬆樹的崇高的風格!

目前,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日子裏,多少人不顧個人的得失,不顧個人的健康,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為加速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流汗流血地苦幹著。在他們的意念中,一切都是為了迅速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麵貌;一切都是為了加速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這又不由得使我們想起鬆樹的崇高的風格!

具有這種風格的人們是越來越多了。這樣的人越多,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就會越快。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像鬆樹一樣具有堅強的意誌和崇高的品質;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