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家公司、企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危機和挫折會時常伴隨。因此,經營者要有善於決策的能力,要有冷靜的頭腦。能夠做到防患於未然,避免發生大的失誤,以免導致經營危機。
隨機應變,學會應對危機
商人如同拉車者,如果隻顧低頭拉車,不知道抬頭看路,尤其是不知道根據路況的變化采取必要措施,是肯定要吃苦頭的。經商是一項係統工程,有很多玄機。隻有善於以變應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有一個叫張瓊的商人,低價購買了一家規模很小的電線號牌製造廠。這家工廠隻有3台老設備,生產效率非常低,根本無法同那些采用自動化生產的大廠競爭,一時間虧損累累。
張瓊經過一番沉思,向全體員工宣布:“請各位共同想個辦法。看這個工廠還能否有救。否則,我隻好宣布破產。”說罷,他給員工們送上筆和紙。
每個員工都想了一些辦法,寫在紙上交給張瓊。其中一位的一句話觸動了張瓊的靈感:變更材料,是否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張瓊想,以他的實力,改進設備和技術都不現實。隻有改進材料才是可行的辦法。當時的電線號牌都是鋁製的,價格比較貴。如果能找到一種便宜的替代材料,就能降低成本和價格,跟那些大廠競爭。
於是,張瓊與員工們共同研究,找到了一種理想的替代材料——將一種韌性很強的白皮紙刷上一層透明膠,硬度、柔韌度都跟鋁製品差不多。
張瓊申請了這項發明的專利後,很快生產出價廉物美的電線號牌,其價格比鋁製品便宜2/3,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
半年後,張瓊的工廠擴大了好幾倍,完全更新自動化設備,更增強了競爭力。一舉成為同行中實力顯赫的公司。
在經商過程中,再精明、再厲害的經營者也不會把企業可能遇到的危機想得麵麵俱到。做得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再加上受個人能力的限製,經營者百般防範,也難免不出錯,會有風險和危機。因此。這就給經營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即麵對危機,要善於去應變。應變作為防範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具有一種靈活的主動性,不僅有效地防範了危機的進一步蔓延及困難的加大,而且也能為以後的成功經營提供借鑒。
雙龍集團創業之初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但該公司的張總卻極有應變能力,他當時看好了中國的保健品市場,於是便想方設法與某科研機構聯係,希望他們能夠研製出一種怡口爽神、健體增智的新型保健飲料。當雙龍集團提供了市場設想及飲料的原始數據之後,研究所答應了。將合同簽訂之後,雙龍集團向這個研究所提供了一些研究經費。在這個過程中,張總考慮到萬一研究所失敗或中途退出,會造成研製計劃不能如期完成並帶來其他嚴重後果,於是便多了一個心眼,要求研究所將他們的研究進展情況有個詳細的書麵報告,並且派了幾個剛從某化工廠找來的研究人員加入協助研製,了解進展情況。
果然不出所料,當這個研究所將飲料試劑成功開發出來後,該所的領導打起了小算盤。因為這個飲料試劑的效果無論在色澤、口感還是成本上都很成功,於是他們想通過自己籌措資金建立飲料廠獨占市場,而不願與雙龍集團分享成果。研究所對外宣布開發過程由於種種因素陷入停滯狀況,無法繼續進行,該研究所願意賠償一些資金向雙龍集團致歉。
對於這種情況,張總並沒感到突然,因為他從研究所遞交的報告及他派去的研究人員的彙報之中就隱約感到不對頭。覺得研究所想背信棄義,獨自享受勞動成果。在這種情形下,一般的公司隻好自認倒黴,接受不足的賠償。然而張總卻有了自己的防範、應變措施,他馬上想出了高招:他立即用高薪、高福利去找人才。尤其是這個研究所的知名專家,同時他搶先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專利。雙管齊下,專家如約而來,研究所既失去了人才,又無法進行生產。最終雙龍集團如願以償,得到了新型保健品的科學配方。在兩個月後一炮打響。在這個過程中,張總的應變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對於小本經營者來說,具有隨機應變能力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在經營處於危機時刻,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力挽狂瀾。能為你的經營撥正航向。
切莫一條道走到黑
事物的發展,如果趨勢已經確立,人為的力量是很難改變的。聰明的經商者應牢牢地記住:對於那些注定要消失的東西。千萬不要一條道走到黑,要學會及時掉頭。
河南有位劉先生,從一個家庭養雞場起步,做成了“中國雞王”。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以變化的眼光看市場,始終領先別人一步;不一條路走到黑,能夠及時調整經營方向。
起初,劉先生自籌資金40000元,辦起家庭養雞場。那時改革開放剛開始,以商業為目的的家庭養雞戶還很少,所以他做得十分順手。
後來,家庭養雞場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逐漸步入了低潮。劉先生便搶先一步,貸款10萬元,辦起了一家真正的養雞場。以規模效益取勝。這步棋他又走對了,在同行中取得了很大的競爭優勢。過了幾年,養雞場逐漸多了。劉先生意識到,靠傳統方法養雞已經沒有競爭力了,必須轉投自動化設備,降低養雞成本。於是,他又將投資擴大,建成一座現代化的養雞場,設備全部是自動化,整個雞舍隻需要一個人操作即可。由於設備超前,雞場產量也很高,他的競爭優勢很明顯。
又過了幾年,劉先生看到市場過剩情況已現端倪,僅生產普通雞蛋前途難測。於是,他高薪聘請了一位專家開發綠色雞蛋。這正好迎合了人們崇尚品質、鍾情綠色食品的心理。因此,他的綠色雞蛋一上市,便受到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在商業經營中,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是正確的,即使犯了錯誤如果能及時更正就不會使錯誤繼續發展下去,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承認錯誤並不等於承認愚蠢。可是,明知自己錯了而又不想改正錯誤,頑固地堅持自己的錯誤,那才是最愚蠢的表現。
有個做建築裝修的領導,在接下一個工程後耗資10萬元,不久由於開發商資金不到位。整個大樓工程停了,他也沒法進場了。為了收回這10萬元,他花了3年時間,手裏僅剩的6萬元也全部耗完。最後不僅生意沒做成,連自己的生活也成了問題,他這才恍然大悟,他失去的不僅是金錢,還有3年寶貴的時間,以及在這3年時間中失去的機會。
“倘若早點抽身……”他十分後悔。當時之所以抽不了身,是因為希望尚在。哪怕沒有希望,感情上也割舍不了,就像患絕症的病人,隻要還有一口氣,他本人和家屬們就舍棄不了,盡管每一個人都清楚最後的結果。
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如果不從實際出發,為自己製定不切實際的發展目標,就會把企業引向一條不歸路,最後有可能連自己的老本都會賠上。聰明的經營者,懂得及時掉頭,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冷靜的頭腦和決策很重要
任何一家公司、企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危機和挫折會時常伴隨。因此,經營者要有善於決策的能力,要有冷靜的頭腦。能夠做到防患於未然,避免發生大的失誤,以免導致經營危機。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窮人,有一天突然得了一筆外財,便富裕了起來。但是有了錢財,他卻不知道如何打理。
他向一位鄰居訴說苦衷,鄰居便開導3他:“你一向十分貧窮,沒有智慧,現在雖然有了一筆錢,但是仍然沒有智慧。你還是進城去看看吧,那裏有大智的人很多,你拿出些銀子。就會有人傳授你智慧。”
於是,那人去了城裏,遇人就問從哪裏會買到智慧。這時候他遇到了一位哲人,哲人告訴他:“如果你遇到疑難的事情,不要急於處理,先朝前走七步,再後退七步,這樣重複三次,智慧就會產生。”
“‘智慧’原來如此簡單啊!”那人半信半疑地回家去了。那人當天夜晚回家,在昏暗中發現妻子身旁睡著一個人,頓時怒火衝天,操起刀來便要砍下那個人的頭。
這時候,他突然想起白天哲人所說的話,心想:我還是試試吧。
於是,他前進七步,後退七步,做了兩遍,然後,點亮了燈,再看時,發現與妻子同眠者原來是自己的母親。他頓時醒悟了:原來智慧就是冷靜決策。仔細思辨問題呀。從此。他養成了遇事思索的好習慣,從而避免了各種各樣的失誤。
這個故事給小本經營者很大的啟發:作為一個經營者,如果頭腦發熱,就會失去理智、意氣用事。這是決策過程中的大忌。
美國青年迪福大學畢業後,便為一些知名雜誌寫文章。1977年夏天。殺人蜂在南美猖獗,迪福去采訪這則新聞。采訪時,他發現了殺人蜂釀出的蜜要比一般蜂蜜味道甜美,色澤鮮豔。於是,他頭腦中便產生了一個新念頭:倘若將這種蜂蜜運回國內銷售,一定能夠賺到大錢。他很快便找到了合作者,成立了一家蜂蜜公司。但由於殺人蜂采集難度大,收集、運輸成本高,運回國之後,價格十分貴,鮮有人問津。迪福的蜂蜜公司很快便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