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森公司是美國第一個托拉斯組織,世界大工業公司之一。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前身為新澤西美孚石油公司,為洛克菲勒在1882年建立,1972年改為埃克森公司。在美國《幸福》雜誌1990年4月評出的全美500家最大的公司中,它名列第3位,僅僅次於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它的業務範圍遍布全世界。但是,一次突發的公共關係危機事件卻使埃克森公司在企業形象和經濟上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輪“瓦爾代茲號”在阿拉斯加威廉太子灣附近觸礁,使得800多萬加侖原油泄出,在太子灣海麵上形成一條寬約1公裏,長達8公裏多的漂油帶。
此次事故發生的地點位於加拿大和美國的交界處。原油的泄漏使附近海域的水產品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純淨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起原油泄漏事件。
在危機事故發生後不久,加拿大和美國各地的政府官員敦促埃克森公司立即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但是埃克森公司方麵卻無動於衷。他們既沒有徹底調查危機事故產生的原因,也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清理泄漏的原油,更沒有向加拿大和美國當地政府道歉,最終致使事件進一步惡化,汙染區域也愈來愈大。加拿大和美國當地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以及新聞界麵對埃克森公司這種置公眾利益於不顧的惡劣態度非常不滿,終於發起了一場“反埃克森運動”。
而此時,各國新聞媒介的群起而攻之和國際環境保護組織的批評,驚動了美國總統布什。3月28日,布什總統派遣運輸部部長、環境保護局局長和海岸警衛部隊總指揮組成特別工作組,前往阿拉斯加進行調查。
最終的調查結果是:造成這起惡性危機事件產生的原因是船長的玩忽職守。在3月24日中午事故發生時,該船船長由於飲酒過量而不在駕駛艙,油輪由於沒有經過海岸警衛隊認可的三副駕駛。港口領航員和海岸警衛隊官員在事故發生前後都從船長的呼吸中聞到了非常濃烈的酒味。
在消息傳出後,輿論為之嘩然。一時間,埃克森公司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境地。企業的業務受到嚴重的損失。僅僅清理泄油一項就花費了幾百萬美元的費用,再加上其他方麵的索賠、罰款,損失竟高達幾億美元。此外,由於企業的形象受到嚴重的破壞,西歐和美國的一些老客戶也都紛紛抵製該企業的產品。
此時,埃克森公司馬上采取了兩個方麵的行動,即:
(l)埃克森公司僅在一小時之內,數百台不同型號的清油設備、幾百名企業的工人和數千名自願工人被迅速組織起來,趕赴出事現場清理泄油,其規模足以對付比實際泄油多20%的事故。
(2)企業的公關部門在早晨7點30分,就開始對外工作,到10點鍾左右,電話鈴聲持續不斷,使企業新聞處和自派記者的聯係幾乎中斷。為此,企業專門安裝了特別線路,每天編輯兩次簡報,報道事故現場的處理情況。簡報一方麵派專人向外發送,另一方麵通過電傳傳送到北加利福尼亞的30多家報社。埃克森公司公關部門策劃的公關活動主要目的是讓人們知道原油泄漏之後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並使人們相信埃克森公司將盡最大的努力按時完成善後工作。
埃克森公司的這些公關活動效果非常好,在撞船的一個月後,舊金山的地方報紙就發表評論指出,埃克森公司已出色地完成了清理工作,媒介的宣傳使那些譴責和不實之詞不攻自破,同時,埃克森公司還收到了大量讚揚清理工作的信件。
埃克森公司度過這次公關危機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有效的公共關係活動對於一個企業的順利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對惡性危機事件的處理上。一旦危機事件發生後,企業應有的態度是正視危機事件並認真對待。公關決策及時而恰當,就可以迅速擺脫危機事件,最終走出困境;相反地,如果企業反應遲鈍或失策,就會舉步維艱,甚至越陷越深,由公關危機轉化為公關災難。
公關危機事件指的是企業由於突發事件或重大事故的出現,導致其麵臨強大的公眾輿論壓力和危機四伏的社會關係環境,使企業的形象受到嚴重的損害,企業的公共關係處於危機事件狀態之中。
危機事件經常成為企業的一個轉折點,企業在公關危機事件麵前非勝即敗,處理好了公關危機事件,就會為企業建立富有競爭力的聲譽,樹立企業的形象和處理企業的重大問題創造機會。
由於企業危機事件的危害性質不同,所以,其處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危機事件就其危害性質來說,可以分為重大事故和形象或信譽危機兩種。假如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人員的傷亡、生產或經濟的直接損失上,則屬於重大危機事故的範疇,所以,應采用技術處理的方法,比如,科學鑒定、損失賠償、技術分析、恢複生產、傷病及死亡者的安排處理、改善管理等事務性的善後工作。如果危機事件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企業信譽和形象的損害和間接的經濟損失上,那麼就屬於信譽危機,所以,最好采用公關處理的方法,如果向外界公布事實真相,爭取傷亡人員家屬的支持,穩定民心、恢複信譽、向上級管理部門彙報等傳播性和溝通性的協調活動。但是,許多危機事件都可能同時產生兩種危害,隻是危害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在處理上也是兩種方法相互滲透和相互交叉的。
“防火”勝於“滅火”,當危機事件發生以後,再去“補救”,那很容易會造成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方麵的損失。所以,對於企業公關部門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不使這種危機事件發生,及早發現其端倪,防患於未然。
所以,企業管理者製訂一份危機事件處理計劃有助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一份全麵、完整的危機管理方案的內容應該是:為處理每一項潛在的危機事件製訂具體的戰略和戰術;組建危機事件的控製和險情審核小組;確定可能受到危機事件影響的公眾;組建一個危機事件管理小組;對企業潛在的危機事件的形態進行分類;製訂預防危機事件的方針、對策;在製訂危機事件的應急計劃時,多傾聽外部專家的意見,以免再犯相同的錯誤;寫出書麵方案:對有關方案計劃進行不斷的試驗性演習;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事件對企業聲譽造成破壞性影響,要建立有效的傳播溝通渠道;對危機事件持一種正確積極的態度;使企業的行為與公眾的期望保持一致;通過一係列對社會負責的行為來建立企業的信譽;時刻準備把握危機事件中的契機;為確保在處理危機事件時能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平時應對他們進行專業的培訓。
企業一旦危機事件出現,為了做到臨危不亂,管理者不但應及早地發現危機事件的某些早期征兆,將危機事件消除於萌芽狀態之中,還必須熟悉危機公關處理的要訣:調查原因,善於識別,避免見危而不識危;果斷隔離危機源,消除影響;隨時注意輿論環境,對危機事件的前兆有敏感性,危機事件發生後及時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進一步惡化;重視媒體作用,巧用傳播;被動狀態下要有主動進攻的姿態。
領導在做生意的時候,一定要找能同患難、共富貴的人做夥伴,否則,一旦發生利益的糾紛,引起內亂,就不能順利經營。更不能頭腦發熱,不能狂熱地尋找擴張而草率從事。當你雄心萬丈地力求生意發展之時,必須謹慎從事,將發展速度控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與人合夥一定要防止內亂
寧可死在自己手裏也不要被別人牽製的自私心理,是小本經營的大忌。有許多小本創業者之所以失敗,大多是由於“內亂”引起的,意即內部不團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有不同的意見,從而打亂經營的穩健步伐。
不要一味相信同患難容易,共富貴難的道理。實際上,在生意不景氣的時候,意見一致,寧可一起赴難的高尚意識並不多見,一旦遇到難題,合夥人大多都會各奔東西。因為人會有一種寧可死在自己手中,也不會被別人牽製的心理。這種心理是創業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