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江湖人和江湖規矩(2 / 3)

前麵一句倒是自動忽略了,化把是春典裏對老道的稱呼,生意是對江湖人做的合法或違法勾當的總稱,搶劫也是生意,說書也是生意,偷東西也是生意,規矩則是江湖人約定俗成的東西,也就是不管做什麼都要大致符合江湖道義,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規矩,搶劫的有什麼搶,什麼不搶,搶了不該搶的就是壞了規矩,要為江湖同道所唾棄。

江湖人不成文的規矩規矩很多,照著規矩辦事有人幫襯,壞了規矩就是寸步難行。有句話叫做天下人管天下事,其實管的不是所謂的不平事,而是壞規矩的事,你不讓落草為寇的人搶錢是不行的,那是多管閑事。而李道通這件事,似乎就是壞了什麼規矩,興許是江湖上不許老道訛人,不論什麼,反正照著來人的話音應該是壞規矩了,而見到壞規矩的,對於一個江湖人特別是老江湖,自然是不能袖手旁觀的,要出麵管管的,要是正經的江湖人,說不得還要一番磕頭謝恩呢。

隻是李道通連半開眼都不算,怎麼可能明白他的話呢,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其中關竅,心想著這估計就是所謂的江湖春典了,自己也不會,與其說出來露怯,不如坦白了直說,單手掐了個蘭花指模樣在胸前比劃了一下說道:“閣下,貧道乃是修仙之人,不與世相爭,也不願與你等江湖人攪合,莫與貧道對什麼春典切口,有話便講,無話速去,貧道行李在他店裏丟了,沒空與你多說,我還要審這掌櫃呢。”

那人見李道通不與他對典,便放下了擺的架勢,像平常人一樣對李道通說道:“既然如此,老哥我得說你兩句,你張口閉口的修仙,你得過真傳嗎?修仙這事兒我懂,修仙人講究著萬事皆空,無欲無求,你卻為了行李包袱如此為難這店家,不說是不是他偷的,即便是他偷的,你在此審問,要那官府作甚?到頭來包袱沒找見,你還要被官府拿了問罪,劃得來嗎?”

李道通有些意動,本來他也覺得自己做的有些過火,如今有人勸自己便要就坡下驢,再做計較。對麵那人想來也是久慣行走江湖的,看了一眼李道通微變的神色,便知道了李道通的想法,順勢說道:“方才我在外麵已然看見一夥計去報官了,若是等他首告,你也免不得吃些官司。”說到這裏笑了笑,接著說道:“早些年我倒是認識好多修仙求道的,倒是沒一個你這樣撒潑犯諢的,不過今天碰著了,你也不必報官,你的行李我能給你找著,也不必謝我,就當是交個朋友,你現在跟我走就是,若我給你辦成了,你也幫我辦件事兒可好?”

其實所謂的江湖人也不都是滿嘴黑話,麵相凶惡的劫匪,江湖人包含著各行各業,所謂江湖就是走南闖北的人,江湖人都自稱老合,老合是什麼?其實老合更像是一個鬆散的組織,類似外地人聯盟,就是為了到一個地方不被本地人欺負的抱團組織,是江湖人共同執行的一種行為方式。我暗自分析,如今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說合說合”應該就是從這裏來的,說白了這江湖老合的行為方式就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和什麼人都能合得來。

例如倆人走到一起,互相一說都是合字,那便是一家人了,得比親兄弟都要親,為什麼呢?江湖人走南闖北,哪個也不是在自家地頭兒上,俗話有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這句話對是對,但不怎麼適應於守規矩的江湖人,為什麼呢?

江湖人走南闖北的早意識到了這個,所以前輩們有意識的團結了起來。立起了自己的規矩,任誰都要照著規矩辦事,即便是你在當地再有名望,壞了江湖人的規矩也活不長,有的是人去找你麻煩。

有歌唱的好:團結就是力量。當這種力量遍及天下的時候,官府也是奈何不得的,縱觀曆史,但凡改朝換代成功者,總是有江湖人的影子在裏麵,我印象中最早的當數劉秀那時候的綠林赤眉,一群活不下去的江湖漢子起兵造反,雖說下場不怎麼好,但確確實實改變了天下形勢,不多贅述,有興趣自己去查資料。

其實古時候每個地方都會有一個鬆散的江湖組織,或是土匪強盜,或是名門大戶,哪個人有名望,懂得多就會被人尊重,敬奉,將其奉為首領,叫做瓢把子,類似在評書隋唐裏說的“山西潞州天堂縣城南八裏二賢莊單飛單雄信”或是三俠五義裏“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總瓢把子”雲雲,都是些有名望有本事的人做江湖首領,也不是具體要幹什麼,就是類似一個矛盾調解員或是組織領袖式的人物,類似現今什麼什麼協會主席,名譽性大於實際功用,但沒他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