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要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潘說:“雖然法律有規定必須在報告留下詳細的斷案過程,不過在大多數鄉鎮並不會那麼做。出於人情方麵的顧慮,為了保證社區內的穩定,不會記錄得太過詳實。另外,一旦有人被懷疑,就會被居民理所當然地被認定為罪犯,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警局會盡可能對調查行動進行保密,不讓影響公開化。”
“也就是說,恩格斯的處理方式得到鎮民的默許。”牧羊犬把玩手中的鑰匙,露出紳士般的微笑,“警長最重要的作用不是破案,而是政府和鎮民之間的扭帶,比起合法性,政府更注重當地民情的穩定,既然鎮民樂於如此,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上麵的人也不會指手畫腳……真是的,我就喜歡鄉下的這一點。”
“鎮民並不在意罪犯是何許人也,隻是要求能夠盡快將案子完結,在表麵上減少犯罪率,讓他們感到安心。而且,平均每年三起以下的刑事案件顯得很有規律,但並沒有觸及鎮民的心理底線。”潘將昨日回程時,富江做出的分析複述了一遍,總結道:“綜此上述,我們可以認為警長恩格斯和罪犯有交易,而且這個罪犯很可能與當年精神病院的關係人有連係。”
“會不會就是小斯恩特?”達達問。
“暫時沒有證據表明罪犯的身份,他們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個組織。不過……”潘頓了頓,說:“這些人十分熟悉這個鎮子。他們知道哪些人可以動,哪些人不行。”
“也就是說,在鎮上常住的人可能性比較大。”榮格想了想,對巴赫說:“我需要知道這十年來落戶小鎮的外來者,以及常來此地的遊客的資料。”接著又看向潘,說:“對受害者本人的分析出來了嗎?”
“沒有,我打算一會去拜訪本地的受害者親屬。”潘說,“至於外來者,隻能先讓巴赫負責在網上收集資料了。”
榮格點點頭,指示她:“帶上咲夜和八景。”然後向兩人問道:“沒問題吧?”明明是疑問句,用的卻是肯定句的口吻。所有人都明白,這不是詢問,而是一項不可推脫的命令。
“沒問題。”咲夜和八景幹脆地回答道。
這樣一來,留在別墅本部的就隻剩下巴赫一個人了。他意識到這一點,想說些什麼,不過張了張嘴,最終沒有出聲,隻是露出一絲霜打茄子似的沮喪表情。
最後終於輪到我了,富江和榮格雖然也做了報告,但內容和潘相差無幾,所以他們都不需要站出來說話,這樣一來反而顯得我的報告變成了壓軸好戲。不過,我也相信自己獨有的情報有這樣的價值。前麵幾位同僚的報告都給我極大的啟發,當眾人進行商討的時候,我結合他們的意見,將自己筆記本中的資料重構補完,讓我逐漸看清了整個事件的輪廓。
雖然我不能確定自己分析出來的就是事實,卻也覺得不會太過偏離。
榮格朝我使了個眼色。我立刻帶著筆記本離開座位,將擱置一旁的玻璃黑板推過來。這是我第一次用這樣的黑板,用麥克筆在上邊塗抹時發出的聲音讓我十分不習慣,和用銳器刮玻璃一樣,有一種撓心的感覺。
盡管我的職位比在座的大多數人都高,而且也在學生會時代當過發言人,不過我卻是這裏年紀最小的,每一個人都比我擁有更多的經驗和係統性學識。所以,當我按照筆記本裏的內容,在黑板上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複寫時,心中不免有些緊張。我反複考慮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報告變得通俗易懂,所以不時會返回修改黑板上的內容,一來二去,浪費了不少時間,將整個黑板塗得滿滿的。
我轉身看向其他人,那些從低處聚焦在我身上的目光帶著疑惑,讓我感到有點不自在。我看向榮格,他輕輕點了點頭,看不出太多情緒。我清了清嗓子,開始向其他人解釋剛剛完成的事件模型。
它的來龍去脈是這樣子的。
蒙克和斯恩特在天門計劃被政府封印後並沒有停手,私下重新展開研究,並且地點就在這個鎮上,利用斯恩特的精神病院做為掩護,獲得了大量的人體實驗素材。過了不久,蒙克死亡,但是斯恩特並沒有停手,其中蒙克的夫人艾琳究竟處於怎樣的位置還不了解。在這裏,我和巴赫的說法有了一絲分歧,巴赫認為蒙克是第一先知,但是我覺得,艾琳是第一先知的可能性更大。
艾琳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在巴赫的調查中,她被熟悉的人認為是個充滿憂鬱和高傲,心思難以捉摸的怪女人。她經常說些瘋言瘋語,喜歡心靈怪誕類的文學,是愛倫坡的忠實簇擁者。同時,她和蒙克的感情很好,備受蒙克的寵愛,甚至可以說,她才是家庭中的主導者,並且對蒙克的求學生涯造成了巨大影響。有理由相信,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蒙克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