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排查行動上花了大約十幾分鍾,可是這個時候,看似白天的天空開始陰沉下來,像是被烏雲籠罩,又像是快要進入黃昏。
“這裏的氣候總是這麼異常嗎?”我眺望迅速開始擠壓鉛色雲層的天空,雖然還看得不太清楚,但是那裏似乎彌漫起淡灰色的霧氣。
“沒錯,可能是灰霧幹擾的緣故。”席森神父有些緊張,“這種情況下,會有更多的異物出現,統治局的安全防護係統也會加強運行力度……我們要加快速度了,如果在大街上碰到它們,可不是一件容易脫身的事情。”
我們下了樓,踏上公園一樣的草坪。雖然柔軟的觸感和真正的草皮沒什麼不同,但席森神父卻說這些植物都是灰霧形成的,不止是植物,所有能夠在損壞後自行恢複的東西,都屬於統治局的原生環境,構造這種環境的本質微粒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原子,而是微小的灰霧粒子。隻有統治局的原生環境和原造物才能自如在這片遺跡內生存,其餘諸如我們這些人,以及巫師和惡魔,都會被視為入侵者,遭到統治局安全防護係統的攻擊。即便像是席森神父這樣擁有魔紋,成功取得安全權限的人也無法避免,隻不過有了安全權限之後,能夠獲得統治局內部係統的支援。
“統治局的安全防護係統肯定出了什麼問題。”近江對此表示,“大概是因為采取了某種應急措施,臨時改變權限和強化識別機製後,導致安全係統和管理係統上的衝突,這種大毀滅降臨前都沒有來得及修複吧。”
“這個地方沒有武器嗎?”我說:“統治局毀滅的原因是戰爭吧?它們的敵人是誰?無論是不是惡魔都應該有針對性的武器。”
“的確有武器,但很少見,我並沒有得到。雖然這裏是遺址,但是沒有武器遺留在地麵,甚至開放的大多數區域都無法見到。”神父向我們解釋他所知道的統治局遺址的構造:這片奇怪的世界大體被分為兩個部分,地麵區和地下區。
統治局的大部分機構都設立在地下區。末日真理教的研究者猜測,統治局的人原本也是生活在地麵,隻是因為戰爭的緣故,不得不將大部分生活和生產設施,以及整個社會管理體係和戰爭體係遷移到地下,就像是現實世界裏,在二戰和二戰後的冷戰時期,因為飽受來自天空和核彈的威脅,整個世界都在發瘋似的修建地下工事,並不斷定製和修改在地下工事中長時間生存的計劃。
差別隻在於,我們的世界最終沒有爆發末日一般的戰爭,人們仍能以幸福的姿態生活在地麵上,而統治局則是幾乎完全拋棄了地麵,僅僅依靠灰霧和低智能機械進行設施的維護。
地下區也呈現出按照功能和性質區分的不同區域。
和人類社會一樣,多數是居民區,大部分是平民甚至是貧民的生活區,但也有一部分是明顯具有高級身份的人所居住的地方,姑且稱之為貴族區。貴族區接近管理區和研究區,應該都是在這兩個區域進行管理和研究工作。然而,即便是這些貴族,距離戰爭核心的武裝區同樣很遠。
通過多年對統治局遺址的發掘和研究,研究者們發現,統治局的戰爭工具多是依賴於智能機器而並非原居民。理由是能夠讓人使用的武器十分稀少,反而製造了巨大的智能兵器生產線,並以之構建出覆蓋整個統治局遺址的究級安全防護係統。
民眾依靠自身所擁有的安全權限獲得相應的保護和自由,但是想要武裝自己,或是接觸安全防護係統,就會被權限等級製度涮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除此之外,因為一種叫做“建設者”的建設用機器在統治局毀滅之後仍在運作,但似乎失去了規劃能力,所以地下的大部分區域都在“建設者”反複的摧毀和建造中不停改變地理構造。對於身處地下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生活在不斷變動的迷宮裏一樣。隻有依靠安全網絡係統,才能夠從“建設者”的係統記錄獲取相關變動信息。
這樣一來,幾乎是和居民區隔離的武裝區域的位置就變得越來越難找到了。
“地麵上的安全網絡終端大多數是為平民服務的類型。”席森神父讓我們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地下區域隻要沒有遭到徹底的破壞,一般都是處於關閉狀態,雖然也可以強行進入,但必須做好被安全防護係統強化性攻擊的準備。不過,統治局的安全防護係統也會隨機開放一些區域,可以通過安全網絡終端獲取這類信息。雖然開放區域基本上都是居民區,不過,如果能夠找到貴族區也會有不小的收獲。而且,即便是平民區,也能進行安全權限認證,這才是第一次進入這個世界的魔紋使者首先要做的事情。”
“沒有魔紋的話,就無法進行權限認證嗎?”我再一次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