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那諾貝獎獲得者布坎南說:“對21世紀的商人而言,頭腦是最大的資本,因為,做對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錢都能掙的,有些錢可以掙,但有些是不能掙的。因此一定要守法掙錢,不能越規。
投機就是鑽空子。投機者在法律不健全和社會不穩定的時候的確可以獲得大利潤,但投機隻能獲取眼前,卻無法保持長遠。弄的不好,連眼前也獲取不了。
投機者一般有兩種心態:
(1)投機的人不斷地選擇開頭,什麼賺錢做什麼,別人做什麼賺了錢,我就做什麼。
(2)投機的人總是期望收入大於付出。
前些年,一場席卷全民的集資熱,不知套牢了多少人的錢,最後大多血本無歸。經濟學家這才站出來說:你怎麼那麼傻?也不算算什麼生意能輕而易舉賺到30%,純利潤,還要返本給你!除非是拿你的骨頭熬你的油!
其實集資者哪裏是要吃你100%的錢哦,他沒有那麼貪,他隻要70%就行了,剩下30%他大大方方當場作為第一年的利息發放。你很感動,千恩萬謝,至少往後365天是放心的。這麼長的日子,完全夠他從從容容地卷鋪蓋走人了。
可是投機的人並不這麼想,他的邏輯很簡單:我是投資,投了資就要有回報,天經地義,你該給我!這裏他們認為的投資,其實是一種的投機。而且是最低級的一種投機。
雞生蛋,蛋生雞,窮人一輩子都糾纏於這樣的寓言。他總在想,花兩元買一注彩票,如果中了大獎,如果得了500萬,如果又拿去投資,又賺了500萬,又投,又賺,幾年下來,豈不是李嘉誠第二?
於是他拚命買彩票,把一腦袋的美夢寄托在彩票身上,一周10元,也不算多,如果中了,那可就是幾百萬呀!天上總會掉餡餅的,而且總會打在某個人頭上。這個人為什麼不可以是我?!
窮人都是這樣想的,而且很自信。買!就這樣買下去,一年下來,算算賬,發現每周10元,你居然已經為你的美夢支付了480元。
怪隻怪運氣不好,你也不覺得生氣,何況人家還告訴你,廣場上、公園裏新添了不少體育設施,就是用的彩票基金。這裏麵也有你的貢獻呀!你一高興就不去計較玩這些設施的是富人還是窮人,他到底有沒有買過彩票了。
說什麼知識就是力量,素質決定命運,想讓你每年花480元買書?沒門!雖然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書得一個字一個字地啃,哪有一下子中個500萬痛快!殊不知,不讀書,不思考,你就看不透這世間的真相,你以為有人費盡心機引導你買彩票,都是為了你好?
【心理專家點評】
我們知道高水平的投機,比低水平的投資,遠遠有用得多。但獲利的前提是你要具備高水平,這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把握的,這裏麵不確定的因素太多,有太多的參數需要我們考慮。
所以,我們如果靠投機取勝沒有把握的話,就立足於一種相對穩健的方式,那就是投資。
建議一:做好自己擅長的工作,這就是最好的投資。
你擅長做技術,就爭取把技術做到最好;擅長做生意,就把生意做到一流。做這些賺錢,比你去心急火燎地投機穩得多。
連比爾·蓋茨這樣聰明的人,都不去倒騰微軟的股票,他說他最成功的投資就是自己的公司,就是微軟本身。
除非你的事業就是炒股,如果隻是業餘搗鼓,最好不要到股市上去混!
建議二:投資於自己的事業,才是一本萬利而又長治久安的。
事業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兩者在時間、空間和性質上,都絕不相同。
做事是暫時和短期的,是就事論事,或是憑興趣,或隻是為賺錢;而事業則是“人們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係統的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前者會是一個盆景,後者卻可能造就參天大樹。
比如,有人給你一筆錢,讓你去開一個幹雜店,你做還是不做?
從做事情的角度考慮,開幹雜店用不著風吹日曬雨淋,除了進貨,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可以閑聊,可以看報,可以打打毛線,不可謂不輕鬆。錢呢,也有得賺,一袋醬油進價5毛,賣價1元,零七八碎的一個月下來,衣食至少無憂。你幹嘛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