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破曉。
千年古刹!
洪亮的鍾聲。
武僧的吆喝聲!
這一切,似乎以為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刹掀開了新一頁,練武場上,少林弟子的吆喝聲,雄亮而整齊,與洪亮的鍾聲傳遍全寺。
而在距大雄寶殿五裏外的一間竹編禪房裏,一位老和尚正在打禪入座,手裏拿著黑色佛珠,隻見一粒粒佛珠轉了一遍又一遍,似乎永無停止。老和尚雙目緊閉,鶴眉白須,那光禿的額頭布著幾道皺紋。那須眉不時被清風輕拂,肩上那破舊的袈裟卻紋絲不動,仿佛已達到坐禪的最高境界。
禪房空間不大,其背後也是一間小房間,一張小小的竹床擺在裏麵,似乎住著一位小孩子。禪房皆由青竹編製而成,就連桌子,椅子還有茶幾也無一不是由青竹編製。
這地方很寧靜,原來是塊荒涼的草地,雖然也屬少林寺範圍,但極少人到這一地方來。況且這地方背靠岩壁,麵臨深淵,隻有一條曲折的小路到達這裏。老和尚看到這些,好像如獲珍寶,不久後,便在這裏搭建了這一禪房,這老和尚稱之為“靜心齋”。
說起這老和尚,他便是數十年前震驚江湖的了智禪師。他原是少林達摩院首座,鎮守著少林寺寶庫—藏經閣。說起藏經閣,江湖中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裏麵收藏著各種珍寶。有少林至寶《易筋經》,七十二絕技,羅漢拳,達摩劍等,無一不是江湖至寶。隻要學會其中一種武學,就可以橫行江湖,在江湖中有一席之地。所以有“天下武學出少林”之稱。
當年了智鎮守藏經閣,雖然隻有短短的數十年,但都將藏經閣裏的各種武學看了一遍。七十二絕技也學到了其中十多樣,就連易筋經神功也學到了五六成,雖然如此,但他已是全寺武功最高的和尚。易筋經神功武林至今沒有一個人練至最高境界,了智禪師學到其中五六成,已是前無古人的地步。後來了智發現藏經閣內也有各種醫書,於是便精心研究醫書藥理。
在他四十多歲時,便離開了達摩院,雲遊四海,行俠仗義,救危扶傷,勸人從善。行走江湖期間,勸化了不少無惡不作,燒殺搶奪的地方魔頭與惡霸。如嶺南一霸趙無敵,江西閻羅薛霸,草原飛鷹馮一非。還運用自已的醫術,救治了不少垂危病人,所以江湖人稱“雲遊僧”。
後來了智又受邀參與了誅滅意圖危害武林的魔欲宮,會同武當、丐幫、華山、峨眉、崆峒等門派掌門人,一起誅殺了魔欲宮宮主歐陽無敵。但後來又不知怎樣,了智突然在江湖銷聲匿跡,江湖人士極少人知道其行蹤。寺裏除了“智”字輩以及個別“空”字輩和尚知道他在這裏外,無人知道。他們還知道了智禪師十年前收養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後來了智慢慢將他撫養長大,收其為徒,佛名“智心”。
由於智心輩份極高,跟現在的智善方丈乃同一輩份,所以在少一輩的僧人稱之為智心小師叔。了智還在念經打坐,不一會,院門被輕輕推開。一位十多歲的小和尚背著一捆柴回來了。
了智似乎早就知道有人來一樣,眼也沒睜開,很安詳地說:“徒兒,你回來了!”
小和尚很機靈地回答:“是,師父!”
“你今天好像遲了半個時辰回來,你到哪裏玩了?”
因為智心自五歲起,就開始挑水砍柴。天未亮就出去,每逢寺院鍾聲響起不久,他就回來。現在鍾聲響起很久後才回來,所以了智才這樣一問。
“師父,你看我幫你抓了一隻小白兔回來,你喜歡嗎?”智心很天真地說。
了智慢慢睜開眼睛,目中頓露精光,顯然內功修為已臻化境,然後臉帶微笑地說:“徒兒,你把它放了吧!”
智心很不情願地說:“是,師父!”他從小就聽師父的話,師父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從問為什麼。似乎師父的話都是對的一樣。
“你放了那捆柴到柴房,然後到為師榻前,為師有話要對你說。”
“是師父。”智心一邊放柴一邊思考:師父會問自己什麼呢?難道我做錯了什麼事?還是師父又想帶自己下山一趟?
因為智心六歲時,了智曾帶過他下山,使他知道外麵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使他不成為井底之蛙。了智也順便買了幾匹布回來,幫智心縫了幾套衣服。智心想到這,很機靈地笑了笑,匆匆跑去放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