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中,都要堅持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各級領導者要從政治高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糾正那種認為科學發展觀隻是單一解決經濟發展問題的片麵認識,要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各個方麵,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當前,我國發展正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隻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解決我們前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認識的深度、思想的高度,決定實踐的力度。從政治角度、政治高度看科學發展觀,要求領導者從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鞏固、從國家長治久安看待科學發展觀的地位和作用,從國家權力運行、國家機器運轉的角度看科學發展觀,而不僅僅局限於將其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理論。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重要保障。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做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內實現和諧發展、對外實現和平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誌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提出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他又提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離開了發展,科學發展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如果教條地理解“發展才是硬道理”,則是唯經濟增長觀;如果形而上學地認為建設隻有經濟建設、發展隻是片麵發展,教條地理解和對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GDP的增長當做唯一標準,這種“硬發展”則沒有道理。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地大而物不博,資源浪費嚴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地區的GDP增長是靠嚴重地透支資源和破壞性開發而得到的,造成的破壞許多已經不可逆轉。因此,謀求科學發展已成當務之急。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全麵,是指發展要有全麵性、整體性,不僅經濟發展,而且各個方麵都要發展;協調,是指發展要有協調性、均衡性,各個方麵、各個環節的發展要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可持續,是指發展要有持久性、連續性,不僅當前要發展,而且要保證長遠發展。堅持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正確處理經濟與社會發展,城市與農村發展,東中西部發展,人與自然界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改革發展穩定等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關係;就要統籌安排和處理好消費與投資、供給與需求,發展的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科技進步與人力資源優勢的充分發揮,市場機製與宏觀調控等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就要堅持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人的全麵發展,看成彼此相互聯係、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