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判斷形勢,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形勢”。所謂形勢就是現在麵臨的客觀情況和發展態勢,包括世情、國情和黨情。科學判斷形勢就是對客觀世界現狀和發展趨勢的正確把握。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就是正確把握客觀世界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能力。這對正確製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係極大。隻有首先分析形勢,才能把握形勢。在掌握形勢的基礎上,製定正確的政策和行動步驟,利用有利形勢,化解不利因素,始終掌握前進的主動權,使之為領導工作的目標服務。
宋代著名學者蘇洵說:“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不懂得判斷形勢就不能順應潮流,不可能有效地趨利避害,抓住發展自己的機遇;不懂得判斷形勢就不可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因而也就不可能正確地估計自己,找準發展自己的優勢;不懂得判斷形勢就不能準確預知未來,因而也就很難有科學的發展目標和規劃,實現曆史性的突破和超越。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對於領導者意義重大。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國際間既相互合作又充滿競爭、天下並不太平的情況下,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就越發顯得重要了。
正確認識和科學判斷形勢,始終是我們黨製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首要任務。對於各級黨委和領導者來說,科學判斷形勢不是新的要求。但是,在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的時候,麵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建設和改革的任務,麵對黨員幹部隊伍的巨大變化,特別強調和要求各級黨委和領導者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就具有十分鮮明的針對性和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黨委和領導者隻有科學地判斷形勢,敏銳地把握國際國內和本地區本部門形勢發展的趨勢,才能提高自身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是領導者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需要領導者全麵增強自身修養。
第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一是要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善於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世界,應對錯綜複雜、變化萬千的國際國內形勢,冷靜分析形勢,透過複雜的甚至是相互對立的事物和現象看到其本質,從偶然去揭示必然,從變中把握不變,從全局把握局部,作出科學的判斷。二是要有科學的程序,在充分掌握有關信息的基礎上,精心謀劃,進行方案論證,然後才能下判斷。無謀不斷,先謀後斷,多謀才能善斷。三是要運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如信息學、運籌學、谘詢學、決斷學等許多現代理論與方法。
第二,必須不斷提高理論思維能力。理論是行動的指南,理論思維是執政能力的基礎。理論思維是對事物的內在本質及一般規律的把握,是我們把握客觀形勢的必要條件。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提供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及其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指導我們認識和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基本理論。我們黨從建黨之初起,就強調提高全黨的理論素質。隻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素養,才能在錯綜複雜、變化萬千的國際國內形勢麵前,從哲學理論的高度、深度和廣度,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世界,分析形勢,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其本質,從偶然去揭示必然,從暫時去把握永恒,從相對去把握絕對。加強理論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首先是黨員領導者的重要義務,同時更是提高自己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搞好本地區本單位工作的根本要求。
第三,必須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戰略思維是一種立足全局的思維,它要求從宏觀的視角,高瞻遠矚,對事物發展的全局做出正確的估價和判斷。具體而言,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從政治上、戰略上思考和認識重大問題,確立科學的政策和策略。既要有曆史的深遠眼光,善於從曆史發展的角度去觀察和審視問題;又要有世界的寬廣眼光,透過國際國內經濟、政治、科技、文化、軍事等方麵的變化來思考本地區本部門的重大問題,善於在普遍聯係中把握發展方向和統籌發展大局,從事物的不斷變化中掌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
第四,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的方法,就是實事求是。毛澤東同誌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係,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在當今的國內外複雜多變的形勢下,能否實事求是地看問題,關係到黨的執政目標的實現與否。隻有實事求是地看問題,才能根據國情的發展提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不至超前或落後於社會的發展,才能真正遵照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才能真正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執政為民。
黨和國家發展的經驗表明,每當我們處在新的重要時刻、麵臨新的曆史使命時,科學地分析和判斷形勢,對於我們從世界和時代的發展坐標上準確認識我們國家的發展方位,製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對於團結全黨和全國人民共同奮鬥,都是十分重要的。當今時代,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國內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呈現複雜化的趨勢,突發事件和難以預料的風險增多,人民內部矛盾也出現許多新特點。因此,各級領導隻有提高判斷形勢,才能在錯綜複雜的形勢和各種挑戰和壓力麵前,認清路,把好舵。
延伸閱讀
一位“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的信訪局長
一、“一點都不像局長”的信訪局長
2001年,泰州市薑堰溱潼鎮湖東村青年徐宇的父親因病去世僅僅三個月,媽媽又被摔成高位截癱。剛剛40出頭的母親躺在床上,由於大小便失禁,炎熱的夏季身上甚至長出了肉瘡,母子二人度日維艱。麵對肇事者的冷漠和村幹部的推諉,20歲的徐宇隻好輟學上訪。薑堰八中一位姓黃的年輕老師曾在網上看到過張雲泉的事跡報道,於是,就指點走投無路的徐宇到泰州市信訪局去碰碰運氣。
那是2003年冬天的一個下午,衣著單薄的徐宇來到了泰州市信訪局。在信訪局的樓道裏,徐宇看到一位衣著簡樸的中年人,隨口問了一句:“我找張雲泉……”沒成想,那人馬上答道:“我就是。”隨後,張雲泉局長就近找了一間辦公室,傾聽徐宇的訴說。
“遭遇了父母相繼去世的痛苦,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喜歡’睡覺,因為隻有睡著了,我才能進入沒有煩惱的空間,才能感覺到快活。”2005年初春,徐宇對記者說,“在漫長的兩年多的時間裏,不少人看見我這個上訪者就像躲瘟神一樣。我曾經給他們下跪,可正在開會的幹部卻騙我說,他們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