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深入進行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問題,例如由於中外文化的不斷交流,難免帶來很多龐雜的信息、多元的價值觀,一些領導者的思想觀念中出現了困惑和迷惘。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是非顛倒、榮辱不分、善惡混淆、美醜倒錯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阻礙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著和諧社會的構建。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廣大黨員幹部應該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廣大幹部要增強知榮明恥的意識,結合本職工作、自覺、主動、積極地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設計人生、錘煉品質、考評政績,塑造揚榮抑恥的公仆形象,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具體概括為“八榮八恥”。“八榮八恥”,是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一種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係和行為準則,鮮明而具體地界定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應該弘揚的真善美,什麼是社會主義應該摒棄的假惡醜。它立足於現實國情,著眼於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明確了我們在當前形勢下應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製什麼”,為我們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清美醜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領導者明辨是非善惡,首先要端正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以服務人民為人生理想,以奉獻社會為人生價值,以先憂後樂為人生境界。為政之要,在於為民;為民之本,在於做事。古代封建官吏尚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胸懷,共產黨的幹部更應有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境界,把心思凝聚到幹事業上來,把精力集中到求發展上來。立誌做大事,要謀發展大局,思發展良策,求發展實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政績是幹部領導水平、領導能力和領導效果的集中體現,也是幹部的價值尺度和選任依據,任何一個幹部都應當講究政績、追求政績、創造政績。但追求政績不能隻求“顯山露水”,創造政績不能隻圖“表麵風光”。正確的政績觀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績觀,是能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精神的政績觀,是能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績觀,是顯績和潛績相統一的政績觀。講究政績、追求政績,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更要讓群眾有滿足感、安全感、幸福感。不顧群眾感受、不重實質內容、不給群眾實惠的政績,是與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相背離的政績。
明辨是非善惡,也需要提高領導者的道德情操,以鑄造純潔品性為本、以培養高尚道德為魂、以修煉端正品行為體,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幹部修煉品行,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慎權,權力不可濫用;要慎錢,不義之財不取;要慎獨,台上台下、人前人後、有無監督一個樣;要慎微,“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要慎交,遠小人、近君子、結益友。隻有擁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自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
明辨是非善惡,還需要加強領導者的作風建設。領導者的作風,是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威信之源、力量之本。從某種意義上講,作風就是旗幟,作風就是戰鬥力,作風就是領導者的生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執政黨的作風,特別是領導者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應當肯定,我們的多數領導者都是辨是非、明善惡、知美醜的,因而也是能夠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尊重的。但也確有少數領導者的群眾觀念、誠信觀念、艱苦奮鬥觀念乃至法紀觀念淡薄,身居要職卻不思報效祖國,身為公仆卻心無群眾,曲道媚時、詭行邀名,熱衷於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權錢交易,有的甚至墮落為人民的罪人。
領導者要明辨是非善惡,做好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表率。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領導者如果有良好的個人品德,就會贏得下級和群眾的擁戴。領導者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處於中心位置,掌握著這樣那樣的權力,其一舉一動,令人關注;領導者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中居於領導地位,其一舉一動,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和行動。領導者能否明榮知恥,不僅事關社會風氣,更與民族和國家的大業息息相關。
事實證明,能夠明辨是非善惡的領導者,才能健康成長,奮發有為;反之,就會彷徨不前,甚至摔跟頭。廣大幹部應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知恥明榮、揚榮抑恥,求真務實、樂於奉獻,從而實現個人的價值,成就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