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領導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陳雲在黨內外和國內外享有崇高威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人格魅力。
陳雲一直謙虛地稱自己是“小學生”,履曆表上“文化程度”一欄,他總是認真填寫上“小學”二字。他常講:“像我們這樣沒什麼底子、各種知識都缺乏的人,要老老實實做小學生。”正是因為有這種謙虛的態度與好學的精神,經過堅持不懈的自學,陳雲實際上已經成為大學問家了。
延安時期,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那時候,毛澤東同誌曾經先後三次當麵同他談過,要學哲學,還派教員來幫助他們學習。於是,陳雲在中組部裏組織了一個包括李富春同誌在內共六位同誌的學習小組,並親自擔任組長。
陳雲同誌規定的學習辦法是,對很厚的一本哲學書,從頭至尾一章一章地一段一段地讀,每個星期必須讀到哪一章哪一段。再到學習小組討論會上,每個人都必須如實報告是否精讀了規定的章節,誰也不能(包括他自己)借口工作忙沒有讀完規定的章段,這是學習的紀律。然後開始討論,各抒己見。
陳雲還為大家請了一位學習哲學的輔導老師,名叫和培元。和培元同誌是一位有學問的青年人,口才也很好。在學習中,如果遇到大家不太了解的某些哲學論點,和培元都能深入淺出地用普通常見的現象加以闡述。
在小組學習討論會上,學習的紀律是很嚴的。一次,有一位同誌說因為一個星期工作特忙,未讀完規定的篇章頁數,受到了嚴肅批評。陳雲同誌當時既是中央組織部部長,又要參加中央政治局各種會議和工作,當然是小組成員中最忙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欠讀一章一段。陳雲同誌讀起書來,如饑似渴,有時甚至到了拚命的地步,以至由於工作和學習過於繁重、緊張而病倒過,流鼻血的毛病也發作了。
陳雲領導的學習小組在學習哲學結束後,繼續按照學哲學的辦法,學習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哥達綱領批判》、《國家與革命》、《帝國主義論》,毛主席著的《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戰爭與戰略問題》等經典著作。這個學習小組一直堅持了五年。在繁忙的工作條件下,堅持不懈,既表現出陳雲同誌的學習精神,也顯示了他的堅強毅力。
當時陳雲還曾經一度兼任中央黨校校長,延安各院校都請他講課。陳雲有求必應,經常去為學員們上課。他淵博的學識與豐富的經驗,再加上清秀的外表,使不少來自敵占區的同誌感到好奇,他們悄悄打聽:這個“陳教授”是哪所大學畢業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陳雲同誌還是一位自律的典範。1944年,陳雲擔任陝甘寧邊區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掌管著陝甘寧邊區財政的進出和部隊、機關、學校十多萬人的供應。那時候,他經常要出麵接待來訪的代表團和外賓。他穿的那套軍裝,和陝甘寧邊區一般戰士穿的一樣,冬天是棉衣,春天把棉花抽掉變成夾衣,夏天把裏子拆掉變成了單衣。陳雲同誌身體不好,經常出汗,衣服爛得快些,補了不少補丁,管後勤的陳清泉同誌看了很過意不去,就給下麵管被服的打了個電話,讓給陳雲同誌送一套新軍裝。陳雲知道後,嚴厲地批評了陳清泉同誌。他告訴陳清泉,我們是管錢管物的,如果搞特殊化,不按製度辦事,近水樓台先得月,那還怎麼能管好全邊區的財政?這製度還有誰去認真執行?
三年困難時期,為了盡快克服國家麵臨的暫時困難,黨中央采取了多項有力措施,其中一項是減少城鎮人口,支援工農業生產第一線。那時,毛澤東身邊減少了6人,劉少奇、朱德都減少了身邊工作人員,陳雲、周恩來那裏分別減少了9人。按照國家規定,陳雲那裏配有廚師、服務員、警衛員和司機,警衛員有兩三人。陳雲除保留司機外,其他人員統統減掉了,他以身作則,減得最徹底。同時,他把小廚房也撤掉,自己掏錢,雇了一位女同誌做飯兼做服務員,以盡量減少國家的開支。陳雲的住所樓梯口有一個約七八平方米的房間,他總是很高興地對人介紹說:
“這裏有兩個蜂窩煤爐子,一個做飯,一個燒菜,我愛吃家鄉菜,這爐子能燒出好菜。”那時,其他中央領導家裏都有廚房小灶,陳雲家的這兩個蜂窩煤爐子,是他自己掏錢買的。
一位長期在陳雲身邊的老同誌曾這樣評價:陳雲同誌一生嚴於律己,生活清廉,率先垂範,堪稱楷模,是一位真正的共產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