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賜婚(1 / 3)

"……臣自幼孱弱,才疏而誌淺,實不堪委以重任。然幸得陛下青眼有加,忝掌**教序十一年,感激之情不可以言語表矣。身沐隆恩厚德,本當死而後已已矣,然則病體殘軀難當要職,不如讓賢於君子。女官季氏恬淡謙衝,才華橫溢,凡**之規儀掌故、箴規訓言,俱能把握,為難得之良才美質。臣竊以為,可堪為後妃之師。

臣八歲入宮,得隆恩天威庇佑,受上任女史傾力栽培,而今不覺已十八載。日前傳聞江南大澇,臣離家多時,憂心家鄉父母墳塋,望陛下垂憐,恩準臣離宮返鄉。陛下之恩德,臣感激涕零。"

金冠玉冕的帝王丟了手中的折子,看向身邊的紫衣霓裳的妃子。"你怎麼看"

"皇上怎麼看呢"戚貴妃看了一眼禦桌上的奏章,美目盈盈的看著向帝王。

"蕭女史頗有才德,掌管女史彤閣從無差錯,怎麼會忽然想回鄉呢"帝王有些奇怪。

"這可不是忽然。"戚貴妃掩唇一笑。"蕭女史身體孱弱,早些年就有返鄉之意,隻不過沒有出宮的契機罷了。"

"哦"帝王斂眉,看著愛妃。"這事情愛妃是覺得好了"

"皇上且住,這可不能問我。"戚貴妃連忙笑道。"蕭女史雖然住在**,可終究是朝廷的正經官員,**不得幹政,這事還是須得皇上拿主意。"

"蕭女史已有去意,朕又焉能不準。"帝王長談一回,又執起那本奏章。"蕭女史少年以宮女之身入宮,後來接替上任女史撰寫**之史,執掌史閣和**禮儀,勞苦功高。朕怎麼能讓她就這般離宮?"

戚貴妃也是明白的。蕭女史是皇帝的少年時冊封的臣子,在宮中一呆十八年,算得上是勞苦功高。史官和帝王的關係向來微妙,待之過厚則不免諂媚,待之過薄則遭人詬病。此番她請退而去,真真的是不好處理。

"皇上有什麼打算"戚貴妃問道。

"朕一時也沒想到什麼好主意。"帝王有些苦惱。

若是一般的官吏倒是可以厚賜令其衣錦歸鄉,可是這位女史身份特殊,他極不好插手。

"我倒有個辦法,皇上可要聽一聽?"戚貴妃想了想,笑道。

"愛妃有什麼好辦法"帝王聞言歡喜。

"蕭女史身份特殊,咱們要賞,卻也不好賞。她在宮中執役多年,竟是耽誤了婚事,皇上可以在這上麵想想。"戚貴妃笑著應答道。

"賜婚"帝王想了想,卻是笑了。"這雖是個好主意,可是又哪裏來的人選"

蕭女史而今二十又六,年紀已然大了,好的般配不上,次的卻怕又辱沒了她,這個婚也是不好賜。

"蕭女史為**後妃之師,身份清貴無比,當然要擇個好的。"戚貴妃陪著笑道。"朝中清流們也是不少,擇一品貌出眾的,也不拘什麼身份,自然也般配。隻有一宗,這位大人最好是江南的那帶的,解了蕭女史的鄉愁,也好就近照顧。"

"這樣不是委屈了她麼"帝王也覺著這是個好主意,隻是人選不太好定。真的低了,不但對不起多年的君臣之誼,也沒的叫人說他刻薄。

"皇上如何知道。"戚貴妃歎了口氣。"女子在外行走原本不便,蕭女史也沒有親人,替她找個依靠也不枉君臣一場。皇上若是有心,細細的訪一個人品好得用的,必然是佳話。"

“這個人選朕倒是得好好想想。”帝王手指輕敲著禦案,不禁意的瞄了一眼隨手帶過來的幾本請安折子。

那是幾本日前揚州上的請安折子,倒也不著急,故拖到了今日。

想到揚州,帝王倒是想起一個人來了。

那戚貴妃何等樣人,水晶心肝兒玻璃肚腸,見著哪有不明白的?“皇上這是有人選了”

“恩。”帝王拿起那本折子點了點道。“揚州巡鹽禦史,三甲探花郎出身,林家也是世代列侯,家世清貴。三年前喪妻後一直未續弦,也無子嗣,就一個女兒。就是年紀大了蕭女史些,今年四十歲了。”

戚貴妃一聽就知道皇上是極滿意的,便連忙奉承道:“一位探花郎,一位女史氏,這到當真是般配得不得了了。皇上真真是一雙慧眼,替蕭女史覓得了這樣的一樁好姻緣!“

帝王被捧得心情極好,又加之這也算是君臣和睦的喜聞一件,立馬就著人準備筆墨擬旨,將這件事情定下來了。

次日便兩頭著人宣旨,蕭女史家中並無長輩籌劃,便讓禮部派人護送新娘去揚州成親,又賜下嫁匣添妝,**後妃也紛紛添妝,倒是讓宮中也熱鬧了幾日。

如此如此,雖不至於隆寵,卻也算得上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