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弗·柯羅連科佚名譯
但是生活卻仍然在陰霾的兩岸之間奔流,奔流,光明依舊那麼遙遠。所以隻好又俯身繼續揮槳。
但是,畢竟……畢竟前方——光明在召喚!
很久以前,一個漆黑的秋夜,我乘坐一葉扁舟,航行在西伯利亞一條陰沉沉的小河上。突然,前麵,小河的拐彎處,黑壓壓的峰巒下,閃出一點火光。
燦爛,耀眼,就在很近的地方一閃……“啊,謝天謝地!”我高興地說,“快要到宿地了。”
船夫掉過頭來看一眼,又無動於衷地俯身劃槳。“還遠哩!”
我不相信:那燈光劃破茫茫夜色,就出現在眼前。然而船夫說對了,它的確還離我們很遠。
在如磐的黑夜裏,火光的特點就是不斷戰勝黑暗,時隱時現,給人以希望,促你前進,而漸漸臨近,似乎隻要再揮兩三槳,行程就結束了……而其實呢,還遠著哩!
我們又在黑如墨染的河麵上劃了很久。兩岸的峽穀和峭壁相繼出現,慢慢臨近,又依次離去,落在後麵,像是消失在無邊無際的遠方,而那火光卻仍然在前麵閃耀著,若明若暗,似近又遠,召你前行……直到現在我還常常回想起那條黑沉沉的河流,那壁立兩岸的層巒疊嶂和那點生氣勃勃的火光。在這以前和以後都有許多閃耀的火光,就像近在眼前似的召喚著夜行者奮勇前進。
但是生活卻仍然在陰霾的兩岸之間奔流,奔流,光明依舊那麼遙遠。所以隻好又俯身繼續揮槳。
但是,畢竟……畢竟前方——光明在召喚!
作者簡介
弗·柯羅連科(1853—1921),俄國作家、社會活動家。1853年生於烏克蘭沃倫省日托米爾城一個貴族出身的縣法官家庭。自幼目睹農民的苦難生活,深表同情。其代表作以愛好自由的流浪漢為題材的《庫頁島上的人》(1885)被契訶夫稱為“近年來最優秀的作品”。
【心香一瓣】
“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絕對不會超過他的信念。”沒有希望的種子,就不會收獲成功的碩果。信念和希望,是任何一個人實現夢想的動力源泉。
生活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希望的泯滅。希望,是晚上的月光,把黑暗的小巷照亮;希望是森林裏的小鳥,為生命吟唱快樂的音符;希望,是沙漠裏的雨水,滋潤著片片綠洲。
不要隨便放棄哪怕隻是一點點的希望。隻有去追求,希望的“蓓蕾”才能怒放枝頭;隻有去追求,青春才會在心中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