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來
四節
【原文】
有如楊柳風前瘦①,恰似桃花鏡裏羞②。
嫩紅嬌綠已溫柔。
從別後,雖瘦也風流。
【注釋】
①此句狀寫思婦消瘦的腰肢,疑取白居易“楊柳小蠻腰”詩意。②此句狀寫思婦的容顏之美,當時取崔護“人麵桃花”詩意。
【賞析】
這是一支抒寫愛情的小令。抒情主人公也許是一位思念遠人的閨中少婦,也許是一位懷想情人的窈窕淑女,但不管是何身份,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芳齡堪羨,粉麵羞花;二是意篤神迷,用情專一。桃紅柳綠的無邊春色攪動起她紛擾的情思,不由對鏡自傷,當此之時,也許有一縷淡淡愁緒縈繞芳胸;然而,她絕無對意中人的嗔怪與怒恨,而是貞靜自守,悄然地向遠方的“他”寄送著款款心曲:“從別後,雖瘦也風流”。正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那純淨的柔情、堅執的蜜意,同那充滿信心的期盼,寫出了這位幽人的靜謐、純美而又豐厚、瑰麗的精神世界!
喜春來
【原文】
筆頭風月時時過①,眼底兒曹漸漸多②。
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注釋】
①風月:本指清風明月,這裏當是指光陰。此句意思是說:在筆墨生涯中度時日。②兒曹:兒輩。此指小字輩。
【賞析】
孟子雲:“無恒產者有恒心,唯士為能。”文人是社會的良心所在。境況艱厄而又心存高遠,自命清高而又擺不脫惡風濁氣的困擾,於是便鑄就了憤世嫉俗、鬱勃不平的文化心態。封建時代的進步文化人概莫能外,而尤以元人的雙重煎熬(民族的和社會的)為甚。這支小令,寫的是一介書生(或小有功名的儒士)對人事紛紜、世道艱危的焦慮與悲患,平靜中見激越,是那一代文化人的心態凝縮。
喜春來
【原文】
窄裁衫裉安排瘦①,淡掃蛾眉準備愁②。
思君一度一登樓③,凝望久,雁過楚天秋④。
【注釋】
①裉(kèn):上衣身袖相接的部位。②蛾眉:婦女的秀眉,因似蠶蛾之須,故雲。③一度:一次。④楚天:此處泛指南方。
【賞析】
此曲寫閨情閨怨。“安排瘦”、“準備愁”,極寫主人公既怕離愁又不得不準備咀嚼離愁的複雜心態,用語新奇,使人耳目一新。“思君一度一登樓”,則直白急切,寫思念之深之切,亦生動簡練。
朝天子
誌感
【原文】
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曉事倒有人誇薦①。
老天隻恁忒心偏②,賢和愚無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聰明越運蹇。
誌高如魯連③,德過如閔騫④,依本分隻落的人輕賤。
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⑤。
老天不肯辨清濁,好和歹沒條道⑥。
善的人欺,貧的人笑,讀書人都累倒。
立身則小學⑦,修身則大學⑧,
智和能都不及鴨青鈔⑨。
【注釋】
①誇薦:誇獎、推薦。②隻恁忒(tēi)心偏:竟是如此的偏心。恁:如此。忒:太、特。③誌高如魯連:誌行高潔像戰國時的魯仲連。魯連:戰國時齊國高士,即魯仲連。④德過如閔騫:德行超過了春秋時的閔子騫。閔騫:名損,字子騫,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⑤誇俏:誇說他好。⑥好和歹沒條道:好或歹沒有什麼依據。⑦立身則小學:卓然自立成人,要先學“小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禦、書、數之文”。⑧大學:古代十五歲入大學,《四書》之一,是封建社會政治、哲學的經典。⑨智和能都不及鴨青鈔:有智和有能都比不上有錢鈔。鴨青鈔:元代的一種紙幣,因顏色呈鴨蛋青色,故名。
【賞析】
這兩首曲子題為誌感,實是元代知識分子對黑暗社會的強烈怨刺。第一首,鋒芒直指元代政治製度。“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曉事的倒有人誇薦”為全文主旨。第二首,抨擊元代社會道德淪喪的現實。“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返觀全篇所寫,兩種人,兩種命運,形成了鮮明、尖銳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