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無名氏(十三首)(2 / 3)

醉太平

譏貪小利者

【原文】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麵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裏尋豌豆①,鷺鷥腿上劈精肉②,

蚊子腹內刳脂油③,虧老先生下手④!

【注釋】

①鵪鶉:鳥名,也叫“鶉”。頭小尾禿,似雞雛。②鷺鷥:水鳥,又稱白鷺。腳高頸長而喙強。③刳:剖,刮。④老先生:此為元代對朝官的稱呼。

【賞析】

這是一首運用高度誇張手法、表達強烈諷刺意義的小令精品。起首三句,在三個分述和一個總括中,無一字言“貪”,而貪者形象自然躍然紙上。五六七句用三個逐步深入的意象,繼續挖掘貪者之心:對一切可以撈一把的事物,從不輕易放過。鵪鶉吞到嗉裏的豌豆,他要掏出;鷺鷥細長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內,他要刮出脂油。這一係列藝術的誇張和形象的比喻,鮮明地突出了“貪小利者”的本質。結句精辟,抨擊有力。所謂“老先生”者,實指元代的各級官吏。全曲寓莊於諧,嬉笑怒罵,皆成妙文,體現出元曲爽朗、幽默、風趣的特色。

醉太平

歎子弟①

【原文】

尋葫蘆鋸瓢,拾磚瓦攢窯,

暖堂院翻做乞兒學,做一個蓮花落訓道。

戴一頂十花九裂遮塵帽,穿一領千補百衲藏形襖,係一條七斷八續勒身絛。

這的是子弟每下梢②。

【注釋】

①子弟:指富貴人家的紈絝子弟。②每:即“們”。下梢:猶言下場,結局。

【賞析】

這首散曲生動地刻畫了紈絝子弟淪落乞討時的乞丐形象:有聲有色,有悔恨之情,有冷靜思考。淪為乞丐,意味著喪盡家產,喪盡生活的本領,是人生的悲劇。這在乞丐本身,無可奈何、悔恨莫及;而旁觀者卻可以有同情、憐憫、感歎,也可以從中引出教訓。作者以“歎子弟”為題,在字裏行間流露了這種感情。全篇感歎膏粱子弟的可悲下場。在作者看來,驕奢淫逸的生活養成了他們好逸惡勞、百無一用的公子哥習氣,他們的才能、青春、理想和進取心,在這種紙醉金迷的繁華生活中消磨已盡,等待他們的將是家業破敗,自身淪為沿街托缽的乞丐這樣的下場。慨歎之中,自存一種警世的關懷心腸。

塞鴻秋

山行警

【原文】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裏鋪、七裏鋪、十裏鋪①,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霎時間天也暮日也暮雲也暮,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

兀的不山無數水無數情無數②。

【注釋】

①鋪:原指古時驛站。②兀的不:兀的:這。“兀的不”,猶言“這(怎)不”。

【賞析】

抒情主人公不畏“道路阻且長”而“行行複行行”,當是出於不得已。是迫於生計而離家宦遊,抑或是探訪親友、奔走生意?我們自是不便妄斷,然而,“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不正透露了他身不由已、勢在必“行”與回“盼”再三、意“懶”步遲的自身矛盾麼?心理負重如此,在“夕陽西下”之際,焉得不有“斷腸人在天涯”的蒼涼感受?那麼,此時的驀然“回首”所看到的“山無數水無數”,自然都是“情無數”的具體化了;這雜多“情”味中包含了他對人生意義的思索與“警”悟。

塞鴻秋

【原文】

愛他時似愛初生月,喜他時似喜看梅梢月,

想他時道幾首西江月①,盼他時似盼辰鉤月②。

當初意兒別③,今日相拋撇,要相逢似水底撈明月。

【注釋】

①西江月:詞牌名。此句是說填詞寄托思念之情。②辰鉤月:“鉤”通常作“勾”;辰勾:水星,近日,故終年難見,元曲中用來表示急切地盼等。辰勾月:辰勾與月相會,意思是夜間出現。③別:特別。意兒別:情意濃的意思。

【賞析】

此是首詠情曲,立意新穎、風格詼諧。奇絕妙絕的比喻使作品機趣橫生,而全曲盡量以“月”押韻,富於變化而又不覺勉強。這更使得此曲生動有加。

叨叨令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