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這扇門
著名評論家南帆先生在其隨筆新作《通天之夢》中,描述了這麼一個情節:一位第一次見到電梯的農民,被它那魔幻一般的開門關門嚇住了。悄悄觀望了一陣子,他壯著膽子上前敲了敲門。門是冰涼的,裏麵沒有任何動靜。他心想:莫非那些進進出出的人都懂得開門的咒語?
他退到一個角落蹲了下來,仔細地揣摩那兩扇大門的秘密。突然,他看到了一個驚人的情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太蹣跚地進入那扇門,片刻之後,當門再度打開,出來的竟然是一個摩登女郎!怎麼,進得門去就能使人返老還童?他決定,立即把鄉下的老婆帶來。這個情節真是太生動了,我知道,自己一輩子也難以忘懷了。不過,我的靶向點並不是那位農民的可笑,而是關於門——另一種時候,或者是時時刻刻;另一個地點,或者是隨時隨地,我們從麵前的門裏,看到了什麼?門無處不在,我們哪一天能夠離開門呢?單位的門,學校的門,商場的門,公園的門,圖書館的門,運動場的門,宿舍的大門,住宅樓的單元門,自家的門,還有自己居室的門……構成了我們每天的行為內容甚至行為方式,進而貫穿著我們的生命始終。門是我們生活的通道,不管這生活是幸福的還是不太幸福的乃至於根本不幸福的,我們誰也逃脫不了門的庇護或者鉗製。此外,別忘了還有精神之門——哲學的、文學的、曆史的、宗教的、心理學的、社會學的、醫學的、法學的,等等。這些開啟人類心靈通道的一扇扇門,是把我們帶往天堂的神祗。當然,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能作惡,你要是淨做壞事,坑蒙拐騙偷、殺人放火、奸淫、陷害、欺騙、嫉妒、諂媚、虛偽、投機、虛榮、不忠誠……地獄之門就會為你洞開。我的理解:人類發明了門,不單單是給自己建造了一個棲。身的空間,找尋到了一種安全感,我們還企望它能帶來更多。二比如快樂、幸福、寧靜、安然、滿足、收獲、友情、親情、愛情、高尚、動人、美麗、創新、進步、天天向上……總之是所有存在的美好,以及所能想像到的一切美好。
說到此處,還不夠。門的外延還可以擴大——對於愛學習的人來說,書也是一扇門。打開一本書,也是打開了一扇門。一本好書的門後,出現的是晴天朗日,清風白雲,湖光山色,綠樹紅花,躬耕的老牛,雪白的山羊,奔跑的駿馬,自由的虎豹,衝天的雄鷹,歡快的杜鵑,恩愛的鴛鴦,報捷的喜鵲,以及親善的人。書門背後自有一切的一切:知識,力量,光明,希望,慰藉,鼓勵,動力,鞭策……應有盡有,無際無涯,取之不盡,讀之不完,生生世世,相伴永遠!我們一生中需要不停地做的一件事,就是讀書。“人類的全部生活都依次在書本中留下印記。種族、人群、國家消逝了,書卻依然存在。”(赫爾岑)“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書籍使我們成為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別林斯基)“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牲畜而上升到人類。”(高爾基)二這些偉人的話,千古萬年地留在了書的大門上。最後,但願打開本書之門的讀者,進門之後看到的,名副其實是一派“忽聞海上有仙山”的人間仙境。在這個大門雖,最高的法典是“真,善,美”。徜徉在這裏,返老還童並非虛幻,凡沉鬱頓挫者,無論年齒,一律還你十八歲青春!
2003.2.22於北京協和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