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快樂的理由
從前人們碰到一起,打招呼時說的是:“吃了嗎?”後來路遇,改成了:“你好!”今天相逢,在相當一部分人口中,又變成:“活得快樂”由物質到精神,關懷的內容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然而,快樂的理由呢?甭管他們男人,我問過許多女同胞。相同的回答差不多都是:“享受生活呀。”不同的是她們有各自的源泉——一個老太太,已垂垂老到走路不能自如的境地,還堅持在景山公園的台階上,一級一級地往上蹭。她臉上陽光燦爛:“這是我每天最快樂的事呀。”一個女友,整天忙碌在辦公室,無非打印個文件,收收發發,很瑣碎,往身後一看什麼都留不下。可一到休息日,她就閑得憂鬱,嘮叨說:“工作能使我快樂。”.,、一個操勞了一輩子的母親,不穿金,不戴銀,不吃補品,不當王母娘娘,每日依然辛勞不輟,笑嗬嗬回答兒女們的是:“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麼都讓我快樂。”一個下崗女工:“誰能給我一份工作,我可快樂死了。”一個小保姆:“主人家信任我不見外,我就覺得快樂。”一個小女生:“哎呀呀,星期天早上能讓我睡夠了,最快樂!”至於我自己呢?每當坐在電腦前寫作,心裏就流淌出一條喜悅的大河,別人以為我整天點燈熬油的那麼苦,玩什麼命呢?殊不知,寫作是靈魂的寄居所,是生命的泊地,這是我生活全天候中最快樂的時光。生活是世界上最難的一道題,複雜得永遠解不清;可是生活又簡單得像一顆透明的水滴,一首詩,一支歌,一朵小花,一片綠葉,一隻小動物……就能讓我們快樂得如同仙女一樣飄起來,一直飄向天國。人心則是自然界最遙不可測的欲海,有了電視機,還想要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空調、汽車、房子、別墅……然而人心也是最容易滿足的乖孩子,一句寬心的話,一張溫暖的笑靨,一個會心的眼神,一聲真誠的問候,一個良善的祝福……就是一根根棒棒糖一顆顆開心果,能一直香甜到我們心裏,使:我們回到快樂的童年,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唱個夠。史蒂文生說:“快樂並不總是幸運的結果,它常常是一種德行,一種英勇的德行。”快樂起來的理由有萬萬千千,關鍵是——要時時刻刻給自己,加油,鼓勁!
20017.21於北京外交部街
誰走得更遠
那是30年前,我上中學的時候。班風很怪,男生女生們經常學著哲學家的樣子,一本正經地探討重大人生問題。有一天我隨口說:“我最不怕人家看不起我了。”班長卻猛然瞪圓了她漂亮的杏核眼,大叫道:“什——麼?!我最最受不了的,就是人家輕視我!”一時我也愣住了,對她如此強烈的反應驚訝不已。我想的是:做什麼事、做什麼人,你朝著你的目標,努力走就是了,管別人議論什麼呢?人看得起、看不起你,或者故意貶低你,甚至給你下一個絆子,其實都跟你沒關係。如果你老想著別人的評價,自己先動搖了,沒有恒心或心浮氣躁地不走了,那可真就永遠達不到目的地了。而Ⅻ是個處處事事都一定要拔頭籌的女孩。她功課好,智商比同學們都高,大家一塊兒學什麼,每次都是她最先掌握。父母寵她,老師寵她,同學們也都寵她,她永遠都浸潤在“爭第一”的情結當中。為此,她付出的也真多:當有同學說起巴爾紮克,她就趕忙去吞食“人間喜劇”;又有人提及李白、杜甫,她就抓緊去背古詩;遊泳風興起,她就猛練三伏;後來又興起踢毽,她又苦練三九……如今,我們都已進入不惑之年,誰走得最遠呢?是一位智商中上、卻一貫認認真真做事的女生,她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據說在她的單位,獲得了一個“萬事通”的綽號,什麼事情她都顯得比別人“能”,可她也沒做出什麼事。
2000.3.16於京
南普通人也不可被忽視
今年是三十多年裏未遇的寒冬,整個北京城被凍得像大雪封住的田野一樣,僵硬而失語,隻“噝噝”地冒著涼氣兒。過春節之前,我特地挑出幾張寫著火熱祝詞的賀年卡,寄給幾位與我不相關而又息息相關的人——他們是我家、我單位附近郵局、銀行等的工作人員。在過去一整年裏,他們為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非常優秀的服務,我一直心心念念地感激著他們。上高一的女兒不願理解,用“新新人類”那種特殊的語言發問:“你認識那麼多學界巨腕兒,還有那麼多酷斃了的文學、藝術、媒體巨星,給他們還寄不過來呢,幹嗎要給這些普通人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