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附:我讀《甑子場》(2 / 2)

《甑子場》力圖刻畫一個客家小鎮的曆史風雲,將作者近些年的生活體驗感覺集中表現,熔於畫麵,行文如行雲流水,展示了作者寫作高手的精湛功力與結構能力。是一部史詩性的作品。

張放(著名小說家、批評家、四川大學文學院教授)

《甑子場》的題材是重大的,情節是戲劇性的。詩人凸凹以詩的情懷,將其筆下的人物置於這個巨大的曆史變革中,凸顯出人的命運這個大主題,為今天的讀者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時空縱深。

“她一生中與三個帶槍男人和一個不帶槍男人有過感情糾葛,但這四個人都死了。”我覺得這句話就是這部小說的“點”,就是整個故事的梗概與賣點。

何小竹(著名詩人、小說家)

《甑子場》是一部向史詩致敬的小說。一個女人和幾個男人的命運,經由作者細膩的文字,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它既關乎愛情,也關乎人倫。變天是時代,是曆史,是生存於其中的芸芸眾生誰也阻擋或改變不了的既成事實。甚至,他們也無法左右把握自己的命運,他們隨波逐流,他們沒齒不忘。而這一切,隻因作者在抒寫兩個字:人性。因此,我以為這是一部關於人性的好小說。

聶作平(著名作家、詩人、《四川文學》雜誌編輯)

小說寫到今天,似乎到了難以跨越的地步,困惑、迷茫一直侵擾著作家們,《甑子場》的問世,預示著另一種寫作式樣的可能。作為詩人的凸凹以詩性的語言對僵硬的小說敘述模式進行了一次革新,而作為作家的凸凹則以奇特的構思對傳統小說文本進行了一次破壞。不能不說,小說《甑子場》為當下的中國文學製造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事件。

詩人、作家徐甲子

《甑子場》以一個女人與四個男人的情感糾葛和多舛命運為故事脈絡徐徐展開,穿越61年的時空隧道,抽絲剝繭般為讀者揭開了一層層曆史迷霧。如果說三個帶槍的男人與一個不帶槍的男人的對比幾近嚴酷,三個帶槍男人的彼此對比幾近慘烈,那麼四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複雜糾結更是觸目驚心!

《甑子場》始終鎖定龍洛客家古鎮這一核心坐標,依憑社會更迭的特殊時段和震驚全國的重大曆史事件,進行勾連穿插、輻射顯形,但並非沉浸於單一、刻板、表淺的還原和複述,而是鉤沉矛盾背景,矯正形態向度,放大情感元素和生活細節,深度挖掘人情的厚與薄、重與輕,人性的善與惡、美與醜,人世的榮與辱、恒與變。精巧縝密的構思,大膽奇妙的想象,張揚不羈的敘陳,詩意恣肆的交織,吊詭迷離的懸念,成就了洋洋灑灑30萬言《甑子場》的異質、獨特和精良。

詩人、作家印子君。

凸凹長篇曆史小說《甑子場》內容提要。

故事發生在成都平原一個迷霧繾綣、石頭會說話的客家小鎮。

從解放後到土改前的幾個月時間裏,麵對新政權和一群陌生人的突然闖入,日出而作日沒而息、荷鋤桑野的農民們,睜大了茫然的眼睛。

在變天與反變天的血腥博弈中,切轉出了桃花與罌粟花的故事:一個女人與三個帶槍男人和一個不帶槍男人之間的情感博弈。

而變天與反變天的曆史記憶,又是從當下變地與反變地的對峙與衝突中牽扯而來……

清潔、詩意的語言表達,獨到而睿智的敘述方式。對人性與心靈近乎恐怖的開掘,對命運與疼痛近乎死亡的關懷。

扣兒、安、禾、魚兒、蛋,這些小人物在一個小鎮上的逗留、來去,顛覆既往言路的同時,碎片醒來,重新拚合成一九五零這個特殊年份的國家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