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趵突泉邊的少女(1)(2 / 2)

孔二嫂幹媒婆這一行很起勁呢,俗話說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一般媒婆做大媒,說不動時,要來她家請她出山。

這一天,有個小媒婆給孔二嫂帶來了一個人物,曆城羅通判的三兒子,人稱羅公子,三少爺。闊少們中間他有個諢名叫羅三招,為人豁達而又精明,仿佛事事有三招。場麵上一般尊稱他羅公子。他父親羅通判,有開封府的背景,善於花鳥畫,能寫蔡京體詡曾在端王趙佶的府上走動,又為蔡大人捧過硯墨。

宋代的通判作為地方大員,兼有督察太守的職責,太守也忌他三分。

羅公子白淨麵皮,修長身材,二十幾歲的人了,考了一名舉人,謀了一份閑差,便於曆城地麵上盤梪,坐等門蔭,挑個肥缺。他年紀輕輕有此盤算,對外隻說要準備上汴京參加三年一度的禮部考試。其實他不想考進士。黃金榜上題名,卻從縣尉、主簿幹起,放到窮鄉僻壤磨勘三年,複回京師待官,前景渺茫,委實不劃算。他父親在曆城是個人物,放到京城去就很不起眼了。這羅公子也善書,練的是菹子功,三歲近墨池,捏筆二十年,寫得一手漂亮的蘇體字、黃體字,臨《寒食帖》、《鬆風閣》幾乎能夠亂真。拿到字畫市場上去,能蒙過內行。他生性好耍子,動腦子,吹拉彈唱,踢球關撲,指點別人財路官路;又是個垂涎美色的主。他也遲遲不定親,公然宣稱耍幾年再說。即使是在公子哥兒的隊伍屮,講這種話也是有些驚世駭俗的。不過,以他羅希亮的顯赫門第,還怕討不來好娘子?一般的官宦人家小姐,憑媒婆說半天,他瞅一眼就要走人。曆城上流社會幾度傳他的“羅一眼”千金小姐們很有些怕他:八字合了,門第配了,還得婀娜風流人他的羅一眼……她們鬱悶、忿恨,倒想瞧瞧,他羅通判的三公子能娶個啥樣美娘。

孔二嫂聞說羅公子登門,暗忖此人來頭菸大,八成配得上李清照,於是,她的臉蛋笑成一朵花了。

時為陽春三月,羅公子戴個刺繡襆頭,穿一身錦衣,腰間懸一隻玉麒麟,手中握一把名家題字的折扇:麵上是個書生,腳步卻像漢子。

站在自家院門外的孔二嫂,迎上前含笑施禮說:久聞羅公子大名,今日有幸一睹風采。

羅公子笑道:你孔二嫂也是名不虛傳啊。

他環視宅院,又說:你這院子,和你這人一樣整齊。

孔二嫂樂了:當不起當不起,公子高門大院的,倒誇我這陋巷裏的小宅子。再說公子風流俊朗,濟南城裏數一數二,我一個沒人要的黃臉婆,哪敢配公子的整齊二字?

這時候小媒婆插嘴了,她個頭小,左邊飛一眼,右邊望一望,滿臉堆笑說:依我看呐,孔二嫂和三公子,都當得整齊二字!

三個人過院子人廳堂,仆娘奉上炭火小壺茶。廳堂正中掛著名家字畫,牆邊的漆器上放著兩隻鴛鴦香爐,香煙嫋嫋。

品過三口茶,言歸正傳。小媒婆強調說,她已經為羅公子和李家小姐合過八字了,十分般配。其實這話她不用說。如果男女八字不合,羅公子今日也不會登門。她說這話意在別處,強調她的功勞。

孔二嫂何不知曉?她喝著茶,隻拿眼去瞧羅公子。

羅公子會意,探手人袖,拿出五兩紋銀來。這見麵禮相當不菲了,小媒婆老眼發亮,大媒婆隻瞟去一眼,合乎禮數地起座,斂柱稱謝。

銀子是遞給孔二嫂的,孔二嫂分出二兩給了小媒婆。這叫“頭媒錢”,日後做成大媒,牽過頭繩的媒人銀子要增加。

小媒婆千恩萬謝地走了,三寸小腳出了院門。按行規,孔二嫂這等人僻:媒人步驟細節要保密的。看家本領不能外泄。

羅公子低頭品茶。

孔二嫂問:公子吃出茶味兒了?

羅公子咂舌道:東萊香茶。

孔二嫂讚道:公子好茶嘴!

茶嘴酒舌關撲手,是中原、山東俱流行的市井讚詞。

下午的春陽照著院子裏的春花。仆娘悄無聲息地走過院子。她是個兼做粗活與細活的“包年生活伎”,契約一年一簽。

羅公子打開折扇又合上,說:家父已發話,這門親事若成,定有重金酬謝。

孔二嫂下座再稱謝,一拳一掌置於右腹部,粉拳緊貼蔥指兒,同時雙膝斜著一屈,連同麵部的靈動眼風,一氣嗬成,大方而媚氣。

羅公子仰麵一笑,很爽快的樣子。

爐香嫋嫋上畫梁……

孔二瞍說:公子的折扇,奴家看些個。

她不看則已,一看驚呼:哎喲喲,黃山穀的真跡!值得三十兩銀子!

羅公子點頭微笑。

孔二嫂盯著折扇,想出了一招:扇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