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前支取定期儲蓄存款

《儲蓄管理條例》規定,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要按活期利率計息。儲戶如果急需用錢而提前支取,就要遭受利息損失。

最近幾年,各地銀行相繼開辦了“個人存單抵押貸款”業務,就是儲戶將未到期的存款單做抵押,從銀行取得一定金額的貸款。開辦這項業務的好處之一就是,既能解決儲戶用錢的燃眉之急,也可以避免因提前支取未到期的存款而遭受利息損失。但由於對個人存單抵押貸款業務不了解,很多人不敢使用這項業務。根據現行利率計算,如果1萬元存三年定期,二年以後需用時不提前支取,而是以存單作抵押向銀行貸款,除去貸款利息,可比提前支取多得利息100多元。

但這種存貸結合的辦法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增加收益。比如,當存入431.7天支取時,提前支取可得利息與存貸結合兩者相等,可以任選其一。預計存期超過432天才需用錢時,則采用存貸結合的方法獲利更大,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利差也就越大。反之,還是定活轉存較為有利。

學會磁卡消費(一)

磁卡雖小,但存儲量卻是大得驚人,它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出現成為一種“隨身流動的私人銀行”。在西方發達國家,“錢包”的地位已經逐漸被“磁卡夾”所取代。人們外出從事各種活動時,“磁卡夾”裏總是裝著五花八門的各類磁卡,例如銀行轉帳信用卡、銀行現金提取卡、醫療保險卡、火車半票優惠卡、電話卡乃至超級市場專用卡等等。據德國報紙在德國一家名叫“MASSA”的全國性連鎖超市調查統計,1995年僅有不到20%的顧客喜愛使用磁卡購物,而今持卡付款者已經過半。為什麼會有愈來愈多的人喜歡使用磁卡?據分析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使用既簡單又安全

隻要你記住密碼,丟失也不會受到任何損失;因為如果有人想通過亂試密碼的方法提款,隻要輸錯若幹次後磁卡即被計算機沒收。

2.理財方便

你要想知道自己的消費情況,無論你走到哪裏,隻要去附近一家你開戶銀行所屬的網點並將你的現金磁卡往查帳機裏一插,你的收支情況馬上即可打印出來,當然提款也是24小時全方位服務了。

3.攜帶方便

因為“磁卡夾”像一個“名片夾”,裏麵夾帶著各種類型的消費磁卡,外出購物或旅遊比帶一厚疊現鈔省事省心。

學會磁卡消費(二)

在我國,磁卡消費應當算是一種新事物,目前還不能為多數老百姓所接受。由於大多數人還不太相信磁卡提款機的的可靠性,總怕磁卡機出現“吃卡”(即磁卡塞進機器之後就不吐出來了)或“貪汙”(算錯帳),所以寧可麻煩一點用現金方式付款也不願意接受磁卡。另外,我國為磁卡持有者服務專設的各類磁卡機還不能做到在市區密集分布也是影響磁卡普及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磁卡消費除用時方便外還有一大優點,這就是由於這種消費避免了與鈔票的接觸,因此能有效地打擊假鈔製造者。筆者回國後有一次購物時不慎收到一張真假難辨的假鈔,由此發現了使用磁卡記帳的另一大好處,這就是使用磁卡可以盡可能地不給製造假鈔的人可乘之機。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躍發展,磁卡服務裝備技術的日益完善,磁卡消費的各種優點一定也會很快被人們所接受。

什麼是電子彙款

隨著個人之間經濟交往的頻繁和人員流動的日趨增多,人們對彙款的速度和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個人電子彙款就是適應這種需要產生的新的金融業務品種。它以儲蓄網點為基點,以城市綜合業務網絡為依托,以資金彙劃係統為紐帶,能夠安全、快速地將款項從彙款人活期儲蓄帳戶劃往收款人活期儲蓄帳戶。

個人電子彙款具有到帳迅速的特點,不需投遞紙製彙款憑證,不需經銀行會計部門等中轉環節,彙款人輸彙款手續後的24小時內,款項即可彙入異地收款人在銀行的活期儲蓄帳戶,遇周末或節假日順延。建造個人電子彙款的最高限額為5萬元,手續費標準為5000元以內的彙款,按彙款金額的1%收取;5000元以上的統一收取50元手續費。據統計,我國的個人電子彙款總額已由1991年的520億元增加到1997年30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35%。預計到2000年將達到4500億元。

什麼是個人支票消費

中國人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支付方式習以為常。然而,使用現金也給人們帶來諸多不便,因而個人支票這一新的貨幣支付方式在我國應運而生。過去隻有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才能使用的支票正在進入普通百姓家,人們使用支票消費付帳已逐步成為現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儲蓄額日漸增多。據有關統計顯示,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已近3萬億元,人均儲蓄額達2100多元,城鎮居民儲蓄人均5000元。

2.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

過去不屬於家庭消費的電腦、空調、小汽車等,已成為家庭消費的新熱點,購買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也愈加普遍,這些都需要大筆貨款支付,個人支票結算變為必要。

3.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改變了商品交易主體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裏,企事業單位的存款一直在銀行存款中占絕大部分份額,社會商品交易的主體始終是企事業單位。但是,目前這一格局已經改變,居民的儲蓄總額已超過了企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