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品讀夏日荷的《打豬草》(1 / 1)

——兼“往事”征文第二周最佳散文獲獎評語

□飛歌

夏日荷的《打豬草》,是篇深情回憶少年在農村生活時的散文,文中充溢著一股濃烈的生活氣息,敘述精到、傳神、感悟簡煉、雋永、韻味無窮。

“春末夏初,野草瘋長的日子裏,常常想起兒時打豬草的事兒。那時的村裏,家家戶戶養豬,大人們要忙農活,打豬草的事就落在我們這些孩子頭上了。”作者的開篇清新自然,明淨輕快,毫不費勁地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豬愛吃的草兒:籬笆牆上的草,又嫩又青,長勢誘人;房前屋後的濕地裏的豬耳朵草,大大咧咧地張開肥大的葉片,很憨厚的樣子;辣椒草整整齊齊的,很有淑女風範;牛筋草生命力最旺盛,匍匐著,延伸著堅韌的葉蔓;棉花草雍容華貴,葉片又嫩又柔軟。田埂上的狗馬齒草、鴨公草、肺葉子草,舒展著葉片,姿態嫣然,農村的四處飄落著泥土混合著的青草香味。這些有聲有色,生動形象的語言,娓娓道來,反映作者對少年時代對打豬草觀察體味的細致入微,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富有情味和理趣的情懷。

鑽進油菜地打豬草,是全文寫得情景交融的畫麵:“油菜地裏有點濕潤的泥土味撲麵而來,隱隱約約地,還有油菜葉的清香,很好聞。那草兒,因了油菜花的蔭蔽,氤氳得纖細嫩蔥,擄來時從莖部斷裂,又嫩又幹淨。青灰的油菜葉也是我們覬覦的對象,偷偷捋下來,藏在竹簍底,表麵遮一層雜草,可以躲過許多人的目光。”

“油菜有一人多高,密密麻麻的,形成天然的屏障。躲在油菜地裏,避開了大人們的目光,有種特別的放鬆和神秘感。野草裝滿了竹簍,我們就圍坐在油菜地裏輪著講故事,講著講著,開心得翻幾個筋鬥,壓倒了不少油菜。累了,就躺在伏著的油菜上,望著藍天,陽光輕柔地灑下來,微風拂過,油菜花香四溢,愜意極了。”

作者十分注意通過藝術的手法去創設各種不同的氣氛,從而強化作者所要表現的亦若亦樂的情致。如,“五一”節那天放假,打滿獵草後與小夥伴一起去土坡邊做遊戲,用野草製作耳環、戒指的場景描寫,讀之令人親切溫馨,心醉沉迷。

《打豬草》與作者的另一篇上榕樹下首頁絕品的《那燒草火的日子》都是回憶童年往事的佳作,但鎮江日報副刊部主任、高級記者景老師認為,《打豬草》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同時,也似一首以散文形式寫成的詩。

“一年四季,總有割不完的豬草。夏天,烈日烤焦了各種野草野菜,我們的目標轉移到高處的苧麻土裏和池塘邊的小溪中。暑假裏,隻要提了竹簍,跨出家門,我們便像無繩的風箏,散在苧麻土裏。苧麻溝裏的各種草兒,因苧麻寬大葉子的蔭蔽,養尊處優,青嫩茂盛。有一種紅兜草,莖是紅色,葉兒尖細柔軟,自然垂向四方,美麗極了,在草叢裏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我們夏天最喜愛的草也是豬愛吃的草。溪流裏有油油的絲草,絲草裏聚集著眾多蝦米,撈來曬幹,用辣椒一炒,清香脆嫩,是我們夏日裏最美的葷菜。”

“草木枯黃的日子裏,收割後的稻田裏長滿了大大小小的土地菜。它的莖層層疊疊地向四方匍匐,蔓伸向空中,開出細碎的黃花。遠遠望去,像是滿天的黃色星星。有幸割到一兜肥大的,就可以做毽子踢,在田野裏玩上一陣子。”

沈從文說過:“以一個散文的形式,浸在詩的氣息裏,平凡的看,平凡的敘述,表現一個平凡的境界……”作者雖然描寫的是打豬草這件平凡的事兒,但寫得情趣盎然,意味無窮,一些細節的描述,濃淡相宜的點染,煞是動人。

“春風來了,春天到了,那些草兒又在籬笆牆上,房前屋後,池塘邊,壟溝裏,微笑著向我們招手……”許多讀者在《打豬草》一文中,能感覺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心境,感受到這樣一種心境的真實體驗。這就是《打豬草》一文的真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