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條條道 一對善目(1 / 2)

第四十二章:條條道

四、一對善目

在洪主任家,寒暄之後,李軾和母親都插不上話。洪主任不在家,田如春和主任夫人擺得很融洽,話頭沒有斷過,卻沒有提幫忙一事。田如春天南海北的事都曉得,不管是真人真事、還是小道傳聞都能擺得繪聲繪色。

在來之前,嶽洛文問是不是需要送點禮物。田如春說不用,帶點水果以示尊重就行。還特別強調,話由她來說,你們就配合一下,需要時點點頭、答應“是、是”之類就行。擺談中間,田如春才把事情提出來,對方答應一定轉告主任。主任夫人隨口問了李軾一句是哪個學校的?一說之後,李軾才曉得洪主任的女兒跟自己是同班同學。同學母親一聽,更熱情,而李軾卻覺得老大尷尬,心想這算啥事呀。同學已下鄉,自己卻跑到同學家來求她父親幫助自己不下鄉,同學要曉得了會笑話自己,幸好同學不在。頓時想起楊建國的經典語錄:城圈圈很小,轉來轉去都是熟人。

事情很順利,半個多鍾頭後他們就告辭。回家路上,嶽洛文有一點擔心,忍不住問:

“洪主任不在家,麵都沒見著,這事行嗎?”

“放心,話不用說透,大家都是明白人。主任不在家也有好處,他就裝著不曉得這件事反而更好。能記住老三的名字就成。”

一看嶽洛文仍然不放心的樣子,田如春說:“你們盡管放心。我也是一個知青家長,也是一個當媽的,我也不情願兒子下鄉去,更不用說一輩子呆在農村。學軍自己要去的,我也不能攔他。”

“我剛曉得主任女兒是我同學。他女兒已經下鄉,我現在來求他幫忙不下鄉,這事總覺得有點不對頭似的。主任會不會想我女兒都下鄉了,你憑啥就不下鄉?我憑啥要幫你?”

“是同學就更好,知青家長的心是相通的,能理解的。我家學軍不也下去鄉,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放心吧,曉得你是他女兒的同學,更能幫你。這樣一來,你的名字主任就能記牢。”

“是嗎?”

田如春說主任事情多,經常忙著做手術。哪能記住許多人的名字,讓你來,就是為了讓主任能記住你,以後哪個時候去檢查都不成問題。她接著說:

“體檢有時是突然通知的,臨時打招呼往往來不及。你放心,病是真的,程度有多嚴重,醫生說了算。這種事哪個也不會嚴格得一點不差,各方都有一個交待就行。”

看田如春說得這樣有把握,李軾心裏也踏實下來。

***

到體檢那一天,嶽洛文單位的領導帶著李軾去的醫院。李軾心裏還是咚咚地跳個不停,心想請洪主任幫忙的事,他本人是不是曉得了?如果曉得了卻不願意幫忙咋辦?再說,相互連照麵都沒有打過,會不會搞錯?還有,今天的檢查醫生會不會臨時換人?最後想管它這樣多,是懸崖也得往前跳。他從來沒有見過同學的父親,不曉得他長得啥模樣。

房間裏就一個醫生,李軾也不曉得是不是同學的父親。穿著白大褂的醫生身材高大,戴著口罩,看不到臉上是啥表情,隻在帽子和口罩之間露出眼睛,那眼神是和善的。從那眼神中,李軾感到一種熟人的隨和,潛意識判定應該是同學父親。李軾不安的心慢慢靜下來。檢查很快,問了問情況,看了看之前的病曆和檢查單,啥都沒說,就讓李軾先出門。臨出門前,他回頭再看了那一雙眼睛,那雙眼睛也正看著他,依舊是和善的目光。以後他再沒有見過這雙眼睛。

片刻之後,單位領導出來,對李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