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宇的《愚人心語》
莆田市雜文學會會長陳天宇的雜文集《愚人心語》。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我覺得陳天宇自稱“愚人”是過謙之詞,“心語”倒是真實流露。
智者常自稱“愚人”,他的雜文是“大智若愚”嗎?智者有正確辨識事物的能力和辯證的思維。讀他的雜文作品,讓我看到作者辨識事物的水平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萬物要經辨識,才會區別物與物之間的差異;萬事要用辯證眼光看,方能分清事與事之間的聯係。然而,辨識能力的高低和辯證思維的巧拙,世上就出現爭論不休的事物。剛澄清一個問題,又會冒出難以定論的事物。人類曆史就是這樣在不斷認識事物和不斷創造事物的過程中前進的。於是,戰國時期就有群雄論辯的局麵。時至今日,雜文永遠保持其銳氣,就是以辯證的思維在辨識不斷出現的新事物,或者不斷更正以前偏頗的認識。
雜文可以看作是思想醫生開出的處方,也可以比喻為是對精神的把脈。隨著時空的變化,思想認識水平也會不斷提高。陳天宇的雜文,以“愚人”的角度發表“心語”,用個體新見解來蘊涵集體的新共識。如他對“人定勝天”的重新認識考證,對“國權”和“人權”的辯析,對“孝”的議論,對“忠誠”全新見解,對“人才”及其所處環境的深入分析,等等,有辨識的具體過程,讓慣勢思維有了緩衝的新思考,重新拓展了一些話題的空間,啟竅之筆抹開心頭迷霧,最終形成人們的共識。
他的雜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富有辯證思維。他沒有尖刻犀利的偏見,卻有多維角度的思辯。其中對許多相對應的現象剖析很透徹。諸如“取”與“與”、“知”與“識”、“順”與“逆”、“長”與“短”、“福蔭”與“貽害”、“傲骨”與“傲氣”、“峻法”與“深澗”以及“廉”與“貪”、“善”與“惡”、“雅”與“俗”等等,從相對的兩方麵和同一事物的兩個麵來分析,深刻之中富有新意,用辯證的雜文筆法讓讀者重新辨識許多觀念問題。
林光鎖的《感悟年輪》
有一股正氣從書中升騰,氳氤成一種熏陶人性的書香氛圍。這是我捧讀林光鎖雜文集《感悟年輪》的第一感覺。一百篇雜文就像一百針注滿社會責任感的清醒劑,注射閱讀感覺,讓閱讀產生一種警醒或刺激社會神經的作用。
當我們在當前社會繁紛現象裏,日漸對日常見聞有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感覺,似乎麻木了許多“少見多怪”的神經,但有些不良現象卻如滋蔓般地侵入社會的肌膚。這時很急需精神清道夫,有勇氣堅持不懈地清除精神道路上的垃圾。《感受年輪》的作者,自覺地承擔這種義務,以一種現世的“聰明人”所不屑的毅力,以筆當槍,把槍口對準抨擊目標,讓閱讀的人去扣動扳機。
震撼力來自雜文潛在的正氣。林光鎖的雜文不是以語言的子彈為武器,而是以敘述的彈性為彈力,把一顆顆被語辭包裝起來隱性匕首彈向所抨擊的對象。當他拉開將要射向目標的弓時,箭在弦上,讓閱讀去完成發箭的任務。
我閱讀《感受年輪》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去扣動已對準目標的扳機,也無意識地替他完成了拉滿弓弦的發箭任務。我感到奇怪,這是我日常見聞中和雜文中所點擊定格的對象有些“對號入座”呢?還是文中已埋伏了精神思想的奇兵,把圍攻的對象成為“甕中之鱉”呢?當我從林光鎖的雜文布陣逐漸清晰他的寫作思路時,我發現,林光鎖正在使用“綿裏藏針”的反諷筆法,把正氣壓抑在反諷的敘述中,讀者透過文字的背後,可以發現一位孤獨者的慎思靈魂,一個正在對“逃犯”布控的指揮者。
他的很多雜文標題中用上特定意義的引號,這種運用引號的標題,如一塊塊靶牌,讓正義之箭有所射的。有時也以自嘲的語氣,更多的是援引古今中外的各種例子來論證自己的“獨思”。引經據典是在挖戰壕,讓伏擊者有所隱蔽。《感受年輪》分為六輯,從時弊、官場、職德、社會、人性、人生等角度,深刻地指陳那些違背法製文明社會的公德現象,就像是被社會責任感所感召般,來感悟社會人世,感悟人性人生,給人以警示,給人以精神境界的提升。雖然有些凝煉的語言含有古樸典雅的文言味,但整體的敘述還是讓人看到作者是個“帶槍的警察”--思想精神上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