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閑的《自撓癢處》
這很有雜文味的書名讓人產生許多聯想。捧讀之後,總覺得今閑的癢處部位很不定點,有眼癢、耳癢、手癢等,卻都離不開心靈之癢。他用自身的各方麵修養來撓撓心靈的癢處,從所見所聞之中經過自己的感受而訴諸筆端,達到以筆撓癢的快感。
今閑“撓癢”的快感起始原因都是身心癢處難受不快,由不快而舉筆撓撓,於是就“撓”出成癮來,一有所感所悟總要提筆為文,或且手癢癢敲擊鍵盤,這樣日積月累使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撓癢”收獲。
閱讀《自撓癢處》,給我的感覺不是“自撓”,而是“撓”社會之“癢”。他對社會上的某些現象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以逆反的思維或創新的意識來考證某些現象,並能引經據典地“撓”出新意。尤其是言辭的邏輯推理,句與句之間的思辯銜接,幾乎達到暢快淋漓的抒發。他幽默詼諧自嘲或婉轉的諷刺等語句好像是“出口成章”的敘議特色,沒有平時的知識積累是很難達到這種妙語橫生的效果。全書分為四輯,似乎以內容歸類。其實我覺得今閑的撓癢雖然很雜,也有些亂,但在閱讀之中可以發現,他所撓的癢處不外乎就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等等,而且是很有責任感的思想流注在字裏行間,顯得愛憎分明,不容置疑。
他的雜文也涉及政治思想修養和社會道德修養。有愛國的民族情懷,有時代的特征,有反腐倡廉意識,有社會治安的問題,但他有更多的個人思考或見解有時在短小精悍的小品文裏設置了很多人們司空見慣的言行意識,引出某些觀念的誤區,給人以反思和新悟。有時還辯證地論述某些人們難於說通的事情,被他點擊得激活了新知。他更多是在議論社會文化或人文意識,他以時事新聞作由頭而引發開來,深入得有些專注地探尋文化真諦。他善於把人們的慣勢思維扭轉過來,重新認識某種見慣的文史知識,給人有頓悟的感受,撓出新意來。他有時在論證時帶有“狡辯”的技巧,以自我的見解去評判“存在”在社會的現象。今閑的雜文善良多於刻薄,溫慍而不發憤,怨大於怒,辯多於檄,這也許也是今閑雜文的特色。
銅豆的《頭兒為什麼喊爽》
銅豆編的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頭兒為什麼喊爽》--諷刺文學六人集。這六人是銅豆、老黑、瘦馬、宋辭、馮小丫、英雄刀。書中有六題小分輯:《有頭有臉》、《有生有旦》、《有名有份》、《有笑有淚》和《老黑快餐》、《宋辭快餐》。翻閱全書,覺得這是一本另類的有故事的雜文集。他們的另類在於不以教科書上所定義的雜文規範來寫作,而是用形象生動的短故事來展現社會中的那些不良的現象,可以說是很“煽情”地喊“不爽”!敢於把“不爽”的感覺通過有故事的文字表達出來。他們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聯想、引申、夾敘夾議等手法來闡發深刻的道理,把所見所聞的社會某些“不爽”現象形象地記述出來,其文藝性不僅表現在語句上,而且整個篇幅都是描繪具體事例。
取材廣泛的銅豆,用點滴的感受,片斷的思想,鱗爪的觀察來評人議事、說理記聞。他把人事職稱機製看起來很合理的外衣用正規的文字撕剝,讓人為製度在敘述中裸露醜惡。他的嘲諷不露聲色,表現出雜文的機智來。在善意的微笑或無情嘲諷中,揭露生活中的假、惡、醜。
大題小作的英雄刀,善於從重大的社會問題中,抓住最尖銳最能反映本質的一點,或從一個側麵去做文章。他以“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寫作方法,以小見大,從一粒沙看世界,從一朵浪花見大海。
善於勾勒形象多方取譬的馮小丫,總是從一個人、一樁事、一句話、一首詩、一篇小說、一條諺語、一個典故、一則笑話、一段曆史傳說等生發開來,把經典改造成具有現代生活氣息的故事,或用現代故事套上經典,通過道古論今、借古喻今,提示隱藏在具體現象後的意義,發掘深刻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