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的話,那就是老祖和德華。她們忙忙叨叨買菜,做飯,等到飯一做好,她倆卻坐在旁邊看著我們狼吞虎咽,自己隻吃殘羹剩飯。這逼得我不由不從內心深處尊敬她們。
我們的家庭成員,除了“萬物之靈”的人以外,還有幾隻並非萬物之靈的貓……在白天,我出去散步。兩隻貓就跟在我後麵,我上山,它們也上山;我下來,它們也跟著下來。這成為燕園中一道著名的風景線,聞名遐邇。
然而,光陰如電光石火,轉瞬即逝。到了今天,人貓俱亡,我們的家庭隻剩下了我一個人,形單影隻,過了一段寂寞淒苦的生活。
天無絕人之路。隔了不久,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學生,了解到我的情況之後,立刻伸出了愛援之手,使我又萌生了活下去的勇氣。其中有一位天天到我家來“打工”,為我操吃操穿,讀信念報,招待來賓、處理雜務,不是親屬,勝似親屬。讓我深深感覺到,人間畢竟是溫暖的,生活畢竟是“美麗的”(我討厭這個詞兒,姑一用之)。如果沒有這些友愛和幫助,我恐怕早已登上了八寶山,與人世“拜拜”了。
那些非萬物之靈的家庭成員如今數目也增多了。我現在有四隻純種的、從家鄉帶來的波斯貓,活潑、頑皮,經常擠入我的懷中,爬上我的脖子……眼前,雖然我們家隻剩下我一個孤家寡人,你難道能說這不是一個溫馨的家嗎?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曆史學家、思想家、翻譯家、梵文和巴利文專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對印度文學曆史的研究建樹頗多。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其著作已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心香一瓣】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選擇怎樣麵對生活。德高望重的季羨林先生麵對自己的家庭,選擇了泰然和感恩的態度,所以他會超乎常人地感到這樣一個家庭的“溫馨”。
生活中油鹽醬醋樣樣不能少,有喜有憂,有苦有樂,人生才有滋味。當你敞開心扉,當你心中有愛,你將不再感到孤單和寂寞。
我們應該向季老學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達觀處世,不論上天交給我們一份怎樣的命運試卷,都要積極樂觀地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