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四大金剛在防空火力上的缺陷(3)(2 / 2)

等到人民海軍打算發展中型艦艇時,才突然發現手上沒有適裝的艦炮,也沒有適裝艦。在新中國第一代100毫米艦炮問世前,中國海軍能得到的最大口徑艦炮是66型雙聯裝57毫米艦用機關炮。就這種艦炮還是59式57毫米高射炮上艦的成果。新建的65型“江南”級火炮護衛艦不得不把作為岸炮使用的蘇製B-34型單管100毫米高平兩用炮裝在艦上當主炮用。在1970年代末,人民海軍用“以造代修”的方式更新護衛艦時,新建造的14艘“江湖I”型導彈護衛艦主炮全部采用從退役的舊雜式護衛艦上拆下來的蘇製B-34型單管100毫米高平兩用炮。作為一型在1940年代問世的手動艦炮,出現在1970年代的新型護衛艦上實在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中國海軍也實在是沒有更好的替代品了。但是在對海攻擊能力要求不高的場合,該炮就顯得過時了,在出口埃及的兩艘053E型導彈護衛艦上,就用兩座76型雙聯裝57毫米艦用機關炮代替了原艦上的蘇100毫米手動艦炮。

就連一度成為中國海軍主力的037型“海南”級反潛護衛艇頭兩艘艇上裝的還是美製MK22型76.2毫米速射炮。中國海軍當時的窘迫可想而知。

直到1985年,79式雙聯裝100毫米艦用高平兩用炮才設計定型,也就是這時新中國人民海軍才擁有第一型自己的100毫米艦用高平兩用艦炮。

而此時的四大金剛已經不再是主力艦了,新建造的“旅大”級導彈驅逐艦已經在性能上全麵超過了它們,用79式雙聯裝100毫米艦用高平兩用炮和雷達火控係統代替其上過時的B-13型130毫米艦炮不是不可以,但從性價比上來說,這是賠本的買賣。

現在來看,當年中國以6000萬盧布/艘的價格從前蘇聯進口四大金剛還是合算的。雖然其有著天生的防空缺陷,但其強悍的對海攻擊力和高航速依然是新生的人民海軍所急需的。四大金剛的到來,使國民黨海軍被迫采取了夜間襲擾的戰術,方便了人民海軍小型艦艇發揮近戰、夜戰的優良傳統,最終為奪取沿海製海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東磯島海戰中,敢於在白天挑戰人民海軍的國民黨軍艦是越來越少了,如果東磯島海戰中,參戰的不是那幾艘老舊的護衛艦而是四大金剛+四艘“成都”級護衛艦的組合,國民黨海軍參戰的幾艘“太”字級護航驅逐艦能不能全身而退就是個大問題了。不說四大金剛在對海火力和射擊精度方麵的優勢,光是其35節的航速所帶來的優勢就足以製敵艦於死地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四大金剛確實是功不可沒的。

在進入1970年代後,四大金剛又最先加裝了“上遊-1”型反艦導彈,繼續保持了其在人民海軍中對海攻擊力最強的優點。就算是051型“旅大”級驅逐艦服役後,四大金剛依然可以列入主力艦範圍內。直到053型“江湖”級係列導彈護衛艦和“旅大”級導彈驅逐艦的大量服役,這才逐步替代了其艦隊主力的地位。甚至可以說,直到中國海軍開始批量建造同時裝備了“紅旗-61”型艦空導彈和“鷹擊”-8型反艦導彈的053H2G1型“江衛”I級導彈護衛艦後,中國海軍才在艦艇性能上全麵超越了四大金剛。而加裝了“海響尾蛇”的051型“旅大”級導彈驅逐艦:109“開封”號在1991年10月的成功試驗則徹底宣告了四大金剛應該退役了。

今天,當中國的航空母艦開始試航的時候,當新中國人民海軍吹響向遠洋進軍的號角時,請把我們的目光投向那三艘已經退役並作為紀念艦繼續發揮餘熱的前蘇聯07型火炮驅逐艦,它們見證了人民海軍那窘迫的初創時期,見證了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舊到新的發展曆程。雖然存在著缺陷,但他們曾經是人民海軍最堅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