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處境(2 / 2)

孟兆來在孟家村子嗣上不算是旺戶,隻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家人靠著祖上留下來的幾畝地生活,雖村裏靠著怒神山地位不凡,但落到實處好處得不到多少,畢竟要常年供奉怒神山的香火,這些香火錢可都是每家每戶攤派的。

沒有戰事就沒有避難的,即便捐贈也是杯水車薪,分不到村民的手裏什麼。

所以生活並不富裕。

孟兆來的大兒子留下兩個幼子後,年紀輕輕的就去世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結果第二年老伴也跟著去了。

二兒子孟二旺沒有老大能幹,從小就身子骨弱,又被嬌寵慣了,要不是自己執掌著,恐怕一家人生活更加艱難。

所以,孟兆來轉彎抹角找到在韓縣令的嶽丈,出了五服的堂弟孟兆波,費盡心思的開始走動,希望能通過韓縣令將孟二旺安排好。

兒子不爭氣,自己的苦心終是落空,好在幫著孟兆波種二十畝地,每年交的租子不多,家裏的生活得到大大改善,這也是讓他能瞑目能塌心的地方。

這幾年,孟二旺家不僅蓋了新房,還買了牲口,一躍成為村裏的富戶,就連裏正都給他很多顏麵,即便孟二旺人品不怎麼樣,即便二旺家的是個混人,大家也都忍讓過去,畢竟跟韓縣令家關係不一般。

沒想到,魏縣突然出了這樁事情,呼沙人突襲成功,血洗魏縣,韓縣令禦敵身亡。

魏縣受到洗劫,大家最恨的不是呼沙部落的人,而是守護魏縣一代的鄭校尉,因為他不戰而退,幾個戍所都成為擺設,才讓呼沙軍隊有機會打進魏縣,以往,魏縣根本不會受到呼沙軍隊騷擾的。

鄭校尉官職不高,隻是六品上。

但是他是本地人,手裏掌管著的軍人數量並不少,幾個戍所以及他私養的護院,完全可以抵抗幾百呼沙人的馬蹄,魏縣也能得以保全。

他的老家是距魏縣不遠的楊林莊鎮,後來聽說,縣城的家人分幾批早早的就回到楊林莊了,是打著探親的幌子。

傳言都說鄭校尉是故意為之,隻是猜不透他所行目的,可是不管怎麼樣,死了這麼多人,受到這麼大的損失,他都是要負主要責任。

老百姓急切盼望聖明的皇帝能判他個重罪,最好是那種砍頭滅族的。

這些前前後後的事情一部分是韓暖風的記憶,一部分是寧嬤嬤這幾天告訴韓暖的,氣息虛弱但急切的告訴韓暖:定要將二十畝地要回來,那可是你外祖父的地,即便不給也要有個說法,千萬不能讓他們趁亂私吞了去。

然後將身上藏著的一支金簪子偷偷塞給她,叮囑這是夫人給的,是應急用的,不能被表舅母發現,等戰亂結束,要想辦法回到縣城,托人給京城老太爺送信,讓他們幫著找到弟弟韓暖陽後跟著回京城生活。

韓暖覺得這也是娘的遺囑。

由於呼沙軍隊突襲,沒有來得及帶上細軟,隻是寧嬤嬤身上兩件首飾和娘給的一個金鐲子和這個金簪子。

從縣城到孟家村,距離不算近,坐馬車需要將近一天的時間,寧嬤嬤帶著韓暖整整走了五天,因為隨時要躲避呼沙軍隊以及流匪。

五天時間,首飾就剩下這一件,有換成吃食有被搶走的。

好在倆人的衣服已經很髒,不僅有土但沾上些血跡,這才沒有太引起注意而逃過一劫。

二十畝地的事,韓暖明白表舅表舅母可能想要私吞,這才跟寧嬤嬤吵架的。

私吞這麼多的財產,在和平時期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戰亂中,家裏人都被殺就很好實現了。

那天的吵架試探出他們的想法,隻是寧嬤嬤過於直白才徹底揭開他們心中的算計。

韓暖能理解寧嬤嬤的怒火,原來溜須拍馬卑顏屈膝之人,一轉頭卻造謀布穽落井下石想占有地產。

此事做的太過無情。

人們慢慢的散去,沉思的韓暖被一個人影驚醒,這才發現大表姐已經來到她身邊,沒有說話,隻是繞著她滿眼鄙視的毫無顧忌的打量:心裏一定是笑話自己的狼狽。

果然,孟秀枝審視完後滿臉快意,眼中流動著興奮地光彩,好像說:錦衣玉飾沒有了,簇擁著的一群人全都不見,現在渾身泥土的,蓬頭垢麵狼狽不堪,再也不是那高高在上的大家小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