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得知,漢娜與約阿西姆結了婚,戰爭爆發了,“她逃往英國,獨自撫養她的孩子。當時約阿西姆是醫生,在俄國,因而經濟上無力負擔母女倆。漢娜在英國廣播公司擔任德語廣播員。”漢娜與約阿西姆分手之後,嫁給了流亡期間結識的皮佩爾。皮佩爾“是從一個集中營逃出來的,漢娜跟他結婚並未多加考慮,隻由於她早先對於共產黨的偏愛”。後來,皮佩爾“使她失望,因為他不是共產黨員,而是個機會主義者”,因而,漢娜很快與他分道揚鑣。
在這漫長的20餘年的坎坷人生中,漢娜“在巴黎工作,後去倫敦、東柏林和雅典,她帶著孩子到處奔波,在沒有德語學校的地方,她就自己教孩子功課;為了能給孩子伴奏,她四十多歲學琴”。漢娜一方麵含辛茹苦地養育著孩子,把“全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另一方麵孜孜不倦地學習、自我奮鬥、終於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她是個性格堅強的女性。
戰後,約阿西姆從俄國遣返回德國,在種植場工作,後來在原始森林裏自縊身亡。法貝爾第一次經曆飛機旅行時,因飛機發生故障,幸免於難,強行降落在墨西哥境內,在“塔毛帕斯沙漠中滯留了四個白天和三個夜晚。”
由於經曆了第一次風險,法貝爾第二次由紐約出差到法國,改乘輪船。在船上邂逅一個名叫伊麗莎白的年輕姑娘,她是耶魯大學的學生,暑假回希臘探親,媽媽住在雅典,並想在此前搭便車去意大利遊覽。法貝爾發現她有點像漢娜,便產生了興趣,仿佛“漢娜當真在甲板上”出現。到巴黎後,兩人又意外相逢,也許是一種巧合,或許是上帝精心安排的。在巴黎期間。兩人一同參觀羅浮宮,雙雙進歌劇院看戲,形影不離,很快成了難分難舍的好朋友。後來,法貝爾決定陪伊麗莎白去意大利。途中兩人萌發了愛戀之情。甚至當法貝爾了解到伊麗莎白就是漢娜的女兒時,竟用數學來“不住默默地計算……一直算出想要的結果:她隻能是約阿西姆的孩子!”不久,他們回到希臘後,伊麗莎白在海濱被毒蛇咬傷,被送進醫院搶救,不幸不治身亡。年輕姑娘住院時,漢娜聞訊趕來,法貝爾這才知道,他自己所鍾愛的姑娘竟是自己的女兒。此時,他原有的觀念徹底發生了劇變,在不堪忍受的震驚中,身患胃癌,懷著悔恨之心,辭去工作,來到希臘,在醫院裏寫下了這一段經曆。法貝爾生命彌留之際,不再感到孤獨,因為漢娜伴隨在他身邊,仿佛“自己是在普照金雀花、瀝青和海洋的光明中逐漸熄滅的,在時間,即在瞬間的永恒麵前堅持下來。永恒就是已成為過去。”
《能幹的法貝爾》小說中的主人公法貝爾是個工程師、認為人類的活動隻是生理和物理的反應,相信數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伊麗莎白是自己的女兒,他竟用理想的日期來推算,希望他自己不是她的生身父親,從而獲得一種心靈上的平衡。作為精通技術的法貝爾“習慣使用概率公式來進行計算”和解釋、分析問題:法貝爾的妻子艾維用手相學預測丈夫命短,是由於生命線不長。伊麗莎白遭毒蛇咬傷,法貝爾用毒蛇咬人的死亡率測算,隻有3%~10%,以僥幸的心理去保佑女兒的生命,法貝爾身患絕症,而他認為手術成功率可達94.6%,來自慰自己。特別是幾次“巧合”和“偶然”事件,法貝爾認為“不需要任何神秘學的幫助,有數學就夠了”,言下之意技術可以決定一切,什麼問題都可從中得到合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