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還鄉》是瑞士作家弗裏德裏希·迪倫馬特經典戲劇,世界上許多著名的現代劇團把它作為特殊的保留節目。根據劇本改編的電影和不同風格的演出已經形成一項獨立的曆史傳統。
迪倫馬特出生於伯爾尼州的科諾爾豐根一牧師家庭,曾在伯爾尼和蘇黎世學習文學、神學和哲學,曾當過新聞記者和劇場解說詞作者,後在蘇黎世《世界周報》任美術和戲劇評論編輯。
迪倫馬特在《老婦還鄉》這部風格獨異的劇作中,似乎為人類的心靈設計好了精密而嚴酷的實驗程序,要看一看人類的單個心靈和共同心靈在金錢、權力和誘惑等壓力之下,到底有多大的承受能力。在這“人類心靈的實驗室”裏,我們看到了金錢、強權、愛情、背叛、真實、謊言、邪惡、正義以及道德的困窘、良心的泯滅、善良的火焰、罪惡的誘惑、生命的掙紮和死亡一步步的壓迫……迪倫馬特在這部劇作中盛放了太多難以一言道盡的東西,其多種意義甚至在西方凝結成“老婦還鄉”這個特定的詞語。麵對此前的文化積澱,如何在舞台上再度呈現,是擺在所有最新闡釋者麵前的難題。
迪倫馬特的劇作常呈現出斑斕多彩的複合光芒,在《老婦還鄉》一劇中。現代派的多種手法和古典悲劇的美學傾向交相輝映,荒誕和象征、誇張和變形複調發聲,幽默、嚴肅、寫實、戲謔……現實主義的逼近深入和布萊希特的間離疏遠都整合在“居倫”這座有著悠久曆史的小城之中。
在多種因素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並使多種光芒統一在同一條色帶上,是藝術最堅硬的核心問題,迪倫馬特把所有的因素都聚攏往“怪誕”這一主線,嚴肅、諷刺、幽默、辛酸、溫情、冷酷、滑稽、遊戲……所有的因素都被添加了劑量,從而釀成了“五味俱全”的“怪誕”主味。
對於迪倫馬特的戲來說,“感慨”不是無動於衷的冷漠,也不是毫不警惕的沉迷和“感動”,“感慨”是有豐富情感伴隨的理智活動,是帶著情感的思辨,是觀罷無語的悵然四顧,是太多的言說卻無法言說的空白。“冷漠”是當然的失敗,“感動”是終究會覺醒的小醉,唯有“感慨”是與觀者個人生活經驗相勾連的琴弦,它不時會被日後的生活撥碰出聲響。
迪倫馬特對自己的戲劇抱有特殊的自負和珍愛。他生怕後人無法演示出他精心盛放的豐富物什,他不厭其詳地為演出寫出了一條又一條的提示。迪倫馬特的這種謹細出於他狂熱地愛戀著戲劇,他自然也希望所有的後來經手者都能有這份熱烈之愛。
隻有以熱烈之愛投身的人才有資格來演繹迪倫馬特的戲,有人責問迪倫馬特戲劇的冷酷,迪倫馬特把臉拉沉下來說:“看我冷漠嗎?那是因為我足夠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