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囘隸製有奴囘隸製的好處,封囘建製有封囘建製的好處,兩者在我看來[奴囘隸製小於封囘建製]。倘若奴囘隸製社會不好,天子為何還要改革為封囘建製社會,所以它必然更有益。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孔子非俊傑,非英豪,不識時務,不通機變。其基本證據是在後期尋找工作屢屢碰壁。
三十五歲時的孔子,魯國發生變囘亂,逃往齊國,這個齊國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稱霸時國君為齊桓公,比較走運,沒有遇到那個掃把星。齊景公即位後不走運,就遇見了。齊景公問政於掃把星孔子,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兒子的樣子。”(純屬廢話,說的是對的,孔子的意思是“睡覺時應該閉上眼睛”,沒錯,是對的,睡覺確實要閉上眼睛。對的都被你說完了,就是一個種地的他也會這麼說)景公聽了後說:“對極了!假如國君不像個國君,臣子不像個臣子,父親不像個父親,兒子不像個兒子,即使有很多的糧食,我怎麼能吃得著呢!”改日景公又向孔子請教為政的道理,孔子說:“管理國家最重要的是節約開支,杜絕浪費。”這話聽了跟特媽哄三歲小孩似的,而中國很多學者竟然把這個稱為“整治方案”?那腦袋可真是蛋殼。感覺孔子是告訴齊景公“看電視的時候要睜著眼睛看,閉著眼睛是看不著的”,孔子愛“扯無機之淡”,我估計齊景公這家夥也不夠機靈。說不機靈就是不機靈,齊景公聽了很高興,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賞給孔子(真是一個草包國君,說幾句廢話就給一個封地)。
引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晏嬰進曰,晏嬰對齊景公說:“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翻譯過來就是,儒者這種人,能說會道,是不能用法來約束他們的;他們高傲任性自以為是,不能任為下臣使用;他們重視喪事,竭盡哀情,為了葬隆重而不惜傾家蕩產,不能讓這種做法形成風氣;他們四處遊說乞求官祿,不能用他們來治理國家。自從那些聖賢相繼下世以後,周王室也隨之衰微下去,禮崩樂壞已有好化時間了。現在孔子講究儀容服飾,詳定繁瑣的上朝下朝禮節,刻意於快步行走的規矩,這些繁文縟節,就是幾代人也學習不完,畢生也搞不清楚。您如果想用這套東西來改變齊國的風俗,恐怕這不是引導老百姓的好辦法。
這是晏嬰的說法,說的確實不假,假的的就是“讒言”,如果是讒言,齊景公也不會順著他的意思去辦,於是就“聽之”了。
之後,齊景公雖然很有禮貌地接見孔子,可不再問起有關禮的問題了。有一天,齊景公慰留孔子說:“讓我給季氏那樣高的工資給你,你給我拿十瓶五糧液我也不給。”所以就用上卿季孫氏、下卿孟孫氏之間的待遇給了孔子,隻好求得了平均工資,其實“電信”這待遇對孔子也算可以了,用“神州行”你可沒資格,沒讓你用“動感地帶”就夠好了,惹毛了我還收你月租費。而後,《史記》記載齊景公對孔子說了這七個字:“吾老矣,弗能用也。”意思就是“我已年老了,不能重用你了。”孔子頓時涼了半截,卷鋪蓋灰溜溜的滾回魯國了,估計走的時候坐公交車也是站著的。
當然我很看好晏嬰說的話,晏嬰是什麼人?春秋後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官。由於個子很矮,曾出使楚國受過侮辱,楚人讓他從狗洞經過,他機靈的說了一句,有狗洞必然是狗國。成語“晏子使楚”的晏子就是他,在中國曆史上也是響當當的人物。輔政一生,生活樸素,愛民如子,為官清廉,敢於諫諍君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上等官員。此人既是愛民如子必然是一個善良的好官,善良的人(晏嬰)怎麼會欺負善良的人(孔子)呢?所以孔子必是“滑徒”,至少在晏嬰眼中是的。他在齊國求官,晏嬰的話是對是錯也無需多想,很簡單,直接拿晏嬰跟孔子比較一下就清楚了。晏嬰官居上大夫並為官清廉,而孔子還在找工作,還屢屢碰壁,遭人辱罵,令人排斥。
孔子帶著學生們一路走得很狼狽,也是曆經磨難,就像《西遊記》取經一樣。
那麼孔子在找工作途中到底摔過多麼慘的跟頭呢?
後來的孔子門事件是炒作還是被囘逼?
他和弟子之間到底是誰“把一個人的溫暖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身上呢”?
這種《愛情轉移》式同性戀結果是怎樣的呢?
孔子到底給80後、90後帶來了多少嚴重後果呢?
當代80後90後的思想為什麼與孔子緊密聯係?
作為後人的我們應該從哪裏尋找自己光明的世途呢?
注:《偽君子》全文共分為三部分:
本篇內容為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內容簡介:
1、孔子泡妞
2、傻囘瓜式的儒家學派
3、孔子的主張問題
4、孔子的門事件
5、公交車事件
6、雕像化的中國傳統文化
7、政治生涯與國術
8、壞時代的80後、90後
10、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
11、把一個人的溫暖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身上
12、笑談“我的天”
(敬請關注《孔子之路》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