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對中國古代史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不會懷疑,隋唐是極為鼎盛的時期。時至今日,在國外許多地方,仍習慣將華人稱為“唐人”,並有專門的“唐人街”。可見隋唐特別是“盛唐氣象”的影響力,有多麼深遠。那麼,“隋唐氣象”是怎樣出現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麵?後世可引以為鑒的東西是什麼?
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高峰時期。與秦漢相似,隋唐也是在長期分裂割據之後出現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隋唐王朝在重建和維護統一,改革封建製度,發展經濟文化,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麵,多有建樹,為後世稱道。
楊堅建隋
西魏大統七年(541),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出生。史書記載,楊堅出生於馮翊(治所在今陝西大荔)波若寺。傳說,當時有一個尼姑從黃河以東來,對楊堅的母親說:“你這個兒子生來怪異,不可放在俗人家裏養育。”楊母就帶著楊堅住在別館裏,親自撫養。一日楊母抱著楊堅,忽然看到他頭上長出角,遍體生鱗,失手把他掉在地下。尼姑大驚說:“此兒受此驚嚇,致使他晚得天下。”楊堅的父親楊忠曾是西魏、北周的開國功臣、官至柱國、大司空。基於這樣的家庭背景,他從小便在專門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太學中讀書。但成績不好,被同窗諷刺為不學無術。楊堅也經常自嘲,謂己“不曉書語”。
楊堅在十四歲時便開始做功曹一類的佐吏。在北周宇文政權建立時,因為其父楊忠功勞卓著,楊堅被提升為驃騎大將軍。周文帝宇文泰見到他後,慨歎說:“這孩子的外貌骨相,不是凡間之人。”周明帝宇文毓即位,曾派善於看相的人暗中觀察楊豎,此人假裝對周明帝說:“隻不過會做個柱國。”事後私下對楊堅說:“你當為天下君主,必定是大肆誅殺而後定天下。”
隋文帝楊忠死後,楊堅承襲隋國公爵位。周武帝宇文邕在為皇太子聘娶楊堅的長女為妃之後,對他特別禮重。齊王宇文憲對周武帝說:“看楊堅的相貌,恐怕不是人下之臣,請盡早除掉他。”周武帝聽後也是將信將疑,再次派了一位會相麵的官員給楊堅看相,然而命運又一次佑護了楊堅,這個官員仍舊對周武帝說了類似的話:“此人隻可做個將領罷了。”方使楊堅化險為夷。此後他深居簡出,凡事退讓,盡量不露鋒芒。
宣政元年(578)六月,周武帝病逝,太子宇文贇即位,他就是周宣帝。楊堅的女兒被立為皇後,楊堅也就成為當朝皇帝的嶽父。故而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他三次升官,離權力的中心已越來越近。當時周宣帝禦製《刑經聖製》,其法製太過嚴厲,楊堅認為法令太繁,不是促進治政的途徑,深加勸諫,周宣帝不聽。楊堅的官位與威望日益升高,周宣帝也頗為猜忌。當時周宣帝寵愛的四個女人都稱為皇後,互相爭寵。周宣帝常對皇後說:“我一定要誅滅你家。”於是在召見楊堅之時,命令左右親信說:“他一會在談話中如果臉色有異,就殺掉他。”楊堅始終神情自若,因此免遭殺害。
楊堅感覺到自己處境不妙,便與他的朋友,也就是周宣帝的寵臣鄭譯相商,請他幫忙讓自已調出京城,以避開權力鬥爭的中心。不過,還沒等楊堅的計劃實現,周宣帝突患重病口不能言。當時太子年幼,鄭譯和禦正大夫劉昉就偽造詔書讓楊堅進宮侍候宣帝疾病,以為下一步順理成章地成為輔政大臣作鋪墊。楊堅先是假意推托一番,但他心知機不可失,於是答應了。周宣帝駕崩,楊堅秘不發喪,待完全掌握中央禁軍後,又擔心地方的宗室王族和一些地方勢力發生兵亂,便以公主出嫁為由招諸王入朝。在一切安排妥當以後,楊堅才宣布了周宣帝的死訊,並擁立太子即位,是為周靜帝。
楊堅做了輔政大臣後,首先建立了新的領導班子,吸收了一批有才幹的人,以穩定政局。然後又向威脅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開了攻勢。北周元老重臣、周太祖的外甥尉遲迥是楊堅最放心不下的,於是便想以參加周宣帝葬禮為名招尉遲迥進京,進而解除其兵權。而此時尉遲迥也在謀劃起兵討伐楊堅。尉遲迥打出“忠於帝室,匡複國家”的旗號,因此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周圍許多州縣都隨之起兵,一時間聚集了數十萬人。不僅是河北、山東地區,四川、湖北的許多州也遙相呼應,尉遲迥還送兒子到南方的陳朝做人質,請求其作為後援。與此同時,京城中的宇文宗室諸王也在密謀暗殺楊堅。楊堅便用假詔書將他們召回到長安,然後收繳了他們的兵權和印信。五個王見自己無法與楊堅抗衡,便秘密聯絡在外的另一個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楊堅打敗。五王隻好尋機下手。一次他們設宴請楊堅,在臥室內埋伏了甲士,想趁機殺掉楊堅。幸虧楊堅的隨從元胃有所察覺,設法幫他逃出。後來,楊堅便以謀反罪名殺掉了主謀的兩個王,其他三個不久也被除掉,從而掃清了他通往皇帝寶座的道路。麵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叛亂,楊堅調集精兵強將分三路攻擊敵軍,其中與尉遲迥的戰鬥進行得最為激烈。但楊堅以他的寬仁大度贏得了不少將領的心,各州總管紛紛歸附,楊堅在半年之後,終於平定了這些地方的軍事力量,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並由此徹底控製了北周的政權。